[ yě chéng ]1.山野的道路。2.谓行旅经过的途程。
[ yě chǔ ]1.栖息野外。指上古时期人们学会构建房屋之前的居住方式。2.指在乡野居住。
[ yě chuī ]在野外用制式炊具或就便器材烧火做饭。
[ yě cì ]1.野外止宿之处。《三国志·魏志·陈群传》:“若必当移避,缮治 金墉城 西宫,及 孟津 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举宫暴露野次,废损盛节蚕农之要。”《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是夕,帝宿於野次。”《明史·刘士元传》:“野次无杖,取生柳榦痛笞之四十。”2.止宿于野外。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富商野次,宿秉停菑。”《新唐书·李光弼传》:“是日,思明 果召 日越 曰:‘光弼 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下》:“西平 曰:‘天子野次,臣下知死敌而已。’”
[ yě diàn ]1.指乡村旅舍。2.指乡村饭店、茶馆。
[ yě fàn ]1.指粗淡的农家饭食。2.犹野餐。
[ yě fǎng ]指农家小船。唐 陆龟蒙《和袭美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次韵》:“钓家随野舫,仙藴逐雕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