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í léi ]犹言鼻息如雷。 宋 王十朋 《前日寓邑偶值乍寒陈刘二生济我以衣童生济我以衾既别为二诗以赠》:“体粟不愁生旅舍,鼻雷想见撼比隣。” 明 陈献章 《与世卿闲谈兼呈李宪副》诗:“午枕清风汗不生,鼻雷打到日西倾。”
[ bǎi miàn léi ]宋 苏轼《惜花》诗:“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 凉州 花自开。”原谓许多腰鼓的巨声。后因以“百面雷”指众腰鼓。
[ jīng léi ]使人震惊的雷声,多用于比喻。
[ liè huǒ hōng léi ]炽烈的火,轰响的雷。比喻性情急躁暴烈。
[ jí léi ]1.急遽发出的雷声。2.比喻汹涌的波涛声。
[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jí léi jiāng ]唐 郑畋 所募精锐部队,行动迅速,锐不可当,号称“疾雷将”。《新唐书·郑畋传》:“明年,为 凤翔 陇西 节度使,募鋭兵五百,号‘疾雷将’,境中盗不敢发,发輒得。”
[ mèn léi ]声音低沉的雷。比喻精神上突然受到的打击。
[ má léi zi ]一种爆竹,放起来响声很大。
[ qǐ léi ]1.打雷。2.比喻声音洪亮。3.扫雷,排除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