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è cā yīn ]气流通路紧闭然后逐渐打开而摩擦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的z、c、zh、ch、j、q。塞擦音的起头近似塞音,末了近似擦音,所以叫塞擦音。旧称破裂摩擦音。
[ sè yīn ]也叫爆发音。辅音的一类。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如普通话的b、p、d、t、g、k。
[ sān miào yīn ]三种美妙的声音。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名臣》:“晁文元公 迥,少闻方士之术,凡人耳有灵响,目有神光。其后听於静中,若铃声远闻。耆年之后,愈觉清彻,公名之曰三妙音:一曰幽泉漱玉,二曰清声摇空,三曰秋蝉曳绪。”
[ sàn yīn ]弹奏弦乐器时,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指弹弦,发出的空弦音,称“散音”。
[ shāng yīn ]五音之一。亦指旋律以商调为主音的乐声。其声悲凉哀怨。
[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 sòng zǐ guān yīn ]古代传说能保祐人生子的 观音菩萨。《八琼室金石补正·北齐王三娘造像记》:“天保 元年正月十八日,清信女 王三娘 为 子敬 造 送子观音 像一区。”《白雪遗音·玉蜻蜓·访庵》:“[生]何为 送子观音?[旦]那些积善人家,暮年无子,到此烧香许愿,抱了一个回去,后来产下麟儿,前来还愿,最是灵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四场:“观音 堂,观音 堂,送子观音 坐上方。”亦称“送子娘娘”。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第八章:“但她毕竟常常是自动也是被逼,去 送子娘娘 神像座栏前,年年缚上一根稻草。她还许下愿,祝望早日有个儿子传个后代的。”
[ tóng yīn cí ]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反攻”和“返工”(fǎngōng),“树木”和“数目”(shùmù)。
[ tóng yīn gòng lǜ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 xiǎng yīn ]语音学上指元音(如a、e、o)和乐音成分占优势的辅音(如m、n、l),有时专指乐音成分占优势的辅音。
[ xī yīn ]旧称我国西部地区的音乐。多指 秦 晋 之声。
[ xié yīn ]不正而有害的音乐;郑 卫 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