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í zhù ]附加在新闻、文章、电视节目等条目上的关于其来源或作者的说明。
[ tí zhù ]1.见“题桥柱”。2.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3.谓题写楹联。
[ tí zhù kè ]指誓志求取功名荣显之士。
[ xiǎo tí ]1.古书卷首的题目。2.明清科举考试时以“四书”文句命题为小题。
[ xiǎo tí dà zuò ]比喻故意把小事渲染得很大或当做大事来处理。
[ xiǎo tí dà zuò ]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 wú tí ]诗文等有用“无题”做题目的,表示没有适当的题目可标或者不愿意标题目。
[ wú tí shī ]诗人作诗别有寄托,或者有所顾虑,不愿将诗的主旨明白显示在题目上,就用“无题”作为诗的篇名,后来就把这类诗叫无题诗。
[ yàn tǎ xīn tí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同“雁塔题名”。
[ yǒng tí ]咏题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为作诗并题写
[ zhǔ tí ]1.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它是文艺作品内容的核心。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锤炼,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品的主题集中反映作者对所描绘的生活的认识和评价。2.音乐名词。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处于显著地位的基本思想。3.泛指谈话、会议、文章等的核心内容。
[ xuǎn tí ]1.选择题目:先选好题再动笔。2.选定的题目:根据~制订研究计划。
[ yì tí ]会议讨论的题目:确定~。中心~。
[ zhàn zhēng hé zhàn lüè wèn tí ]毛泽东1938年11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从中国政治斗争的历史方面论述了党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上的方针。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 zhuān tí ](需要调查、研究、讨论的)专门问题:~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