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óu zì má huā ]形容油污斑斑的样子。
[ xiāng má ]唐 宋 时拜相的诏书。用白麻纸写,故称。
[ xuān má ]唐 宋 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宋 张元干《醉花阴》词:“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元 贡师泰《送寿宏毅应奉赴兴国路经历》诗:“絳蜡夜深催视草,紫泥春蚤听宣麻。”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潍县 相国大拜时,太夫人犹无恙,宣麻日,公喜咏云:‘更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 yù táng má ]翰林院代拟的诏令。麻,指皇帝颁诏用的麻纸。
[ tiān má ]多年生腐生草本植物。无叶绿素,地上茎独秆直立,花褐色或淡黄色。地下茎块状像芋头,可供药用,能熄风镇痉、止痛、降血压。
[ tiē má ]唐 宋 时任命大臣用黄白麻纸颁诏,如有改动,则须改贴重写,叫做“贴麻”。
[ wán má ]麻木。宋 唐庚《冬雷行》:“龙蛇尺蠖踞已久,亦欲奋迅舒顽麻。”宋 杨万里《同王见可刘子年循南溪度西桥登天柱冈望东山》诗:“偶因闲步散顽麻,倦唤胡牀小憩些。”元 乔吉《新水令·闺丽》套曲:“我凝眸罢,心内顽麻。”
[ tuō má zhuài bù ]指戴孝。旧时,长辈丧亡,幼辈要披麻衣系白布。
[ xǐ má ]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
[ xīn luàn rú má ]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 zào sī má xiàn ]比喻不清不白,关系混乱。
[ zhì má ]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纸书写,唐高宗 上元 间,因白纸多蠹,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詔黄”。
[ zhǔ má ]伊斯兰教徒做集体礼拜,在每周的星期五午后举行,伊斯兰教定星期五为礼拜日,称主麻日。伊斯兰教徒习惯称一周为一个主麻。[阿拉伯jum‘a]
[ xīn xù rú má ]犹心乱如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 xù má ]“顶真续麻”的简称。古时酒令、诗、词、曲中的一种修辞格式。前句末字即作为后句首字,递接而下。
[ yě má ]1.2.多年生草本植物,背面有白色茸毛,叶子互生,茎皮可抽纤维。3.野麻的茎皮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