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ǔ mǎ dù ]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西北。相传为 西晋 末 晋元帝 与 彭城 等五王南渡 长江 登岸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辞院》:“幕府山 蜡檄星驰,五马渡 楼船飞滚。”参见“五马渡江”。
[ wǔ mǎ dù jiāng ]指 西晋 末 司马氏 五王南渡 长江,于 建邺(今 南京)建立 东晋 王朝事。
[ wǔ mǎ fú jiāng ]见“五马渡江”。
[ wǔ mǎ guì ]犹言官爵显贵。五马,太守的代称。
[ wǔ mǎ tú ]中国画。宋代李公麟作。纸本长卷。白描。共五段,每段绘一人牵一马。每匹马后有黄庭坚笺记,马名标为凤头骢、好头赤、照夜白、锦膊骢、满川花(此名原佚,据后人画录补),皆宋皇家用马。线条准确优美,马匹、人物均极具风采。
[ wǔ měi ]五种美德。《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菑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论语·尧曰》:“子张 曰:‘何谓五美?’子 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三国 魏 钟会《菊花赋》:“菊有五美焉。黄花高悬,準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唐 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躬六曹之务,先五美之训。”
[ wǔ mén ]1.古代宫廷设有五门,自外而内为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2.泛指宫城之门。3.借指京城。4.佛教语。坐禅所用的五大“对治法门”,《五门禅精要用法》:“坐禪之要法有五门。一者安般,二不浄,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
[ wǔ miǎn ]古代帝王祭祀时戴的五种礼冠,指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
[ wǔ miào ]古代诸侯立五庙,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礼记·祭法》:“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公羊传·庄公三年》:“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清 姚鼐《与许孝亷庆宗书》:“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 wǔ mín ]1.指褊急之民、狠刚之民、怠惰之民、费资之民、巧谀恶心之民。2.指《诗》《书》谈说之士、处士、勇土、技艺之士、商贾之士。3.指士、农、商、工、贾。亦泛指五方之民。4.指士、农、工、商贾、兵。
[ wǔ míng ]1.见“五明扇”。2.梵语意译。佛教所说的古印度五种学问。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见《菩萨地持经》卷三。
[ wǔ míng gōng ]道教中真人讲道之所。
[ wǔ míng mǎ ]一种良马。因马的四蹄白如霜雪,肩上有一片白毛,故名。
[ wǔ míng náng ]盛露水之囊。古俗称用以取露洗眼可明目,故名。
[ wǔ míng shàn ]1.仪仗中用的一种掌扇。2.指团扇。或泛指扇。
[ wǔ mìng ]1.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称九命。五命为子男。《周礼·春官·典命》:“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礼记·王制》:“小国之君,不过五命。”2.五次命令。《左传·襄公十三年》:“楚子 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於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於禰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莫对。及五命,乃许。”杨伯峻 注:“五次命令,大夫始许之。”3.谓古代帝王按五行相胜之理承受天命。《汉书·王莽传中》:“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协成五命,申以福应,然后能立巍巍之功。”颜师古 注:“五命,谓五行之次,相承以受命也。”参见“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