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ǒ qiē ]妥当,贴切。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杂记》:“余尝见其有《化鬚疏》一篇,用事妥切,铸词深古,且字字皆有来处。”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老少年》:“此草一名鴈来红,一名秋色,一名老少年,皆欠妥切。”范文澜《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二册说明》:“由于研究不足,难免批判不够有力或分析不够妥切。”
[ yī qiè ]1.全部;各种:调动~积极因素。2.全部的事物:人民的利益高于~。夜深了,田野里的~都是那么静。
[ yī qiè fǎ ]佛教称万有为一切法。亦称一切诸法。
[ yī qiè jīng ]佛教经书的总称,又叫大藏经,简称藏经、佛藏、释藏。《隋书·经籍志四》:“开皇 元年 高祖 普詔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 并州、相州、洛州 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 秘阁。”唐 玄应 著有《一切经音义》,其后 慧琳 诸人尚有续作。
[ yī qiē wàn wù ]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 yī qiè yǒu qíng ]佛教指一切众生。有情,梵语Sattva的意译,旧译为众生。
[ yī qiè zhì ]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梵语sarvajna的意译。(1)就广义言,指无所不知的佛智,与“一切种智”同。
[ yī qiè zhǒng zhì ]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1)就广义言,与“一切智”同,指无所不知的佛智。
[ yī qiè zhòng shēng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 yī qiè zhū fó ]佛教对三世十方诸佛的总称。
[ yī qiē ]1.一切;全部。《汉书·赵广汉传》:“壹切治理,威名流闻,及 匈奴 降者言 匈奴 中皆闻 广汉。”颜师古 注:“言诸事皆治理也。”2.暂时;权宜。《汉书·张敞传》:“敞 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辅 尤异。”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壹切,权时也。”晋 傅玄《傅子·检商贾》:“及 秦 乱四民而废常贱,竞逐末利而弃本业,苟合壹切之风起矣。”《资治通鉴·汉元帝竟宁元年》:“臣恐议者不深虑其终始,欲以壹切省繇戍,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有他变,障塞破坏,亭隧灭絶,当更发屯缮治,累岁之功不可卒復。”胡三省 注:“师古 曰:‘壹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犹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明 归有光《策问》之十二:“夫不遵奉典宪,而徒取壹切,以务声名,岂国家所以任属长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