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发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liáng xīn fā xiàn ]本谓善心的自然体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重新显现出来。语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宋 朱熹 集注:“言人之良心,虽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良心犹必有所发见者。”《镜花缘》第六六回:“如此一想,自然闷恨要哭了。姐姐,你説这宗忖度岂非良心发现么?”《廿载繁华梦》第三二回:“那 马氏 自次女回门之后,早知昨日女儿不肯叩拜翁姑之事,不觉良心发现,也自觉得女儿的不是。”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 nián fā ]年龄与鬓发。年渐老则鬓发渐白,故亦用以指衰老。北周 庾信《答赵王启》:“但年髮已秋,性灵久竭。”唐 骆宾王《秋日送别》诗:“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共此伤年髮,相看惜去留。”
[ máo fā bù shuǎng ]犹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
[ máo fā shī dù biǎo ]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仪器。感湿部分是一根或一束脱脂毛发。毛发的伸缩随湿度的增减而变。与毛发相连的指针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可在刻度盘上指示出当时的空气相对湿度值。
[ máo fà sī sù ]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
[ máo fà sǒng rán ]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亦作“毛发耸然”。
[ máo fā sǒng rán ]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同“毛发悚然”。
[ luò fà ]剃掉头发(出家做僧尼):~为僧。
[ péng fā ]蓬松、散乱的头发。《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 ﹞蓬髮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前蜀 韦庄《赠野童》诗:“羡尔无知野性真,乱搔蓬髮笑看人。”清 葆光子《物妖志·兽类·虎》:“女年方十四五,虽蓬髮垢衣,而雪肤花脸,举止妍媚。”
[ pǎo fā ]1.动脚向前奔走。2.跑得正来劲儿。
[ qǐ fā ]1.犹启发。《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高可敷翫坟典,起发圣意,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三国 魏 曹操《请增封荀彧表》:“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宋 王禹偁《为宰臣谢新雕三史表》:“欲俾详观理乱,起发昏蒙。”朱季海《<楚辞解故>序》:“近世学者,无替旧闻,转相起发,然遗逸多有。”2.出发。《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晋王 犒设军马了,统大军起发。”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靖康 二年,浙西路 勤王兵,共六千七百五十四人,以二月七日起发,东都 之陷已累月矣。”《水浒传》第五八回:“梁山 人马分作五军起发。”3.征调、发送。《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是时 泰寧军 节度使 慕容彦超 起发民丁为乡兵,入城为战守之备。”宋 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其餘候丰熟日,随年额起发。”《宋史·向子諲传》:“召对,除 淮 南转运判官。以户部奏诸路起发上供不及数,降一官。”《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十一月,癸未,国子监 李琳 言本监经史未备,请下诸州有本处起发,从之。”4.诈取;捞取。《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亏得 沉将仕 壮年贪色,心性不常,略略得味就要跳槽,不迷恋着一个;也不能起发他大主钱财,只好和哄过日,常得嘴头肥腻而已。”《西湖二集·巧妓佐夫成名》:“遂先把些银子讨了几个标致粉头将来赚钱,看见财主之人,便叫粉头用计大块起发他的钱财,将来送与当事有势力之人。”《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又説要搭金桥银桥,起发了一疋黄绢,一疋白绢;还要‘撇鈸’,又起发了六尺新布。”5.犹起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此时 小娥 恐人多抢散了赃物,先已把平日收贮之处,安顿好了,拿封锁着,明请地方加封,告官起发。”6.起棺发丧。宋 范仲淹《再奏雪张亢》:“大理寺丞 刘袭礼,丁父忧,家贫起发不得。”7.犹饱满。《医宗金鉴·痘疗心法要诀·起胀逆症》“起胀肉肿痘不肿,根血散乱顶平塌”注:“顶平塌者,谓痘顶不起发也。”
[ qǐ gēn fā jiǎo ]方言。从头至尾;原原本本。
[ ǒu fā ]属性词。偶然发生的:~事件。
[ qín chǐ dài fā ]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
[ qióng fà ]1.极北不毛之地。2.借指极北不毛之地的国家。
[ rèn fā ]犹言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亦指沦为夷狄。
[ shàn fā ]1.猛烈吹动。2.播扬,宣扬。
[ shāo fā ]指头发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像形杰异,威严肃然,肉髻之上特出髾髮,灵相无隐,神鍳有徵。”
[ sháo fā ]犹美发。
[ shěng fā ]1.领会。宋 朱熹《答何叔京书》:“熹 近日因事,方有少省发处。”2.启示。宋 严羽《沧浪诗话·考证》:“南北朝 人,惟 张正见 诗最多,而最无足省发,所谓‘虽多亦奚以为’。”清 道霈《重刊<坛经>缘起》:“一日,读《坛经》,深有省发,培增踊跃。”3.批示,核发。明 范濂《云间据目钞》卷四:“合於先期一日,各排年将办过银两数目开报区总,如限二十两,纳至十五两者,区总即省发在图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