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pǐn wū rǎn ]指食品在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弄脏或混入有害杂质和病原体,人们食用后受到危害的现象。如排放有害污水和不适当地进行污水灌溉,使用农药等,都会引起土壤、水体的污染而间接使食品受到污染;在食品生产中不适当地使用添加剂,储运、销售中沾染污物、霉变、腐败等,都能使食品受到污染。
[ sì pǐn lè ]汉 代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的合称。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品乐》。
[ tóng sān pǐn ]唐 代任宰相者之衔名。
[ wǔ pǐn ]1.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书·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孔 传:“五品谓五常。”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晋 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明 归有光《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颜师古 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信。”3.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4.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汉书·食货志下》:“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5.九品官阶的第五级。《隋书·礼仪志五》:“今犊车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中:“秘书省少监 崔行功,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衔一物入其堂,置案上而去。”
[ quán pǐn ]1.衡量评论。2.犹选拔。
[ qún pǐn ]1.万事万物。2.佛教语。谓众生。更多解释。3.万事万物。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羣品。”唐 李商隐《井泥四十韵》:“茫茫此羣品,不定轮与蹄。”4.佛教语。谓众生。唐 司空图《为东都僧化刻律疏》:“虽设喻於三乘,同归觉路;盖防微於羣品,共享成规。”
[ sān pǐn ]1.三种,三类。2.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 sān pǐn chú dòu ]精美的饲料。其值与三品官俸相等,故称。
[ sān pǐn sōng ]松树名,在 嵩山 少林寺,相传 唐 武则天 封以三品,故名。见《嵩山志》。
[ sān pǐn xiù cái ]宋 章珉 的外号。
[ sān pǐn yuàn ]唐 代拘囚三品以上官员的处所。《新唐书·张锡传》:“时 苏味道 亦坐事,同被讯,繫凤阁,俄徙司刑三品院。锡 按轡专道,神气不慑,日膳丰鲜,无损贬。”《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元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先是制狱既繁,司刑寺别置三品院以处三品以上官之下狱者。”
[ shāng pǐn ]用来交换的物品。人类用作商品的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劳动产品,因此商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能够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价值量由生产它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人们相互交换商品,实际上是互相交换各自的劳动。因此,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分工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是产生商品的两个历史前提。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 shāng pǐn liáng ]作为商品出售的粮食。在中国,主要指国家向农民征购、收购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