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ú wéi ]1.谋划;考虑。《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四年》:“且 嵩之 之为计亦姦矣。自入相以来,固知二亲耄矣,旦夕图惟,先为起復张本。”明 李东阳《应诏陈言》:“夙夜图维,聊效犬马之忱。”2.谋划维持;设法维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盖自起义以来,不惮劳瘁,尽心竭虑,百计图维,又不知若何辛勤矣。”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偶有一言之申救,一事之图维,耿耿不忘,一若真受再生之德者。”
[ tú wén chuán zhēn ]以复制形式传送和接收文字、图表、照片、图像的一种通信方式。利用光电扫描方式,将原件黑白深浅不同的图像变换为电信号发送。接收机收到后,在同步扫描基础上,用电光、电热等方法即时复制出与原件相同的副本。传真机同时具有发送和接收的功能。
[ tú xiàng ]1.画像;描绘。2.画成的人物形象;肖像。
[ tú xiàng ]1.画成的形象。2.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一个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叫做这个函数的图像。
[ tú xíng ]在平面上表示出来的物体的形状。
[ tú yàng ]按照一定的规格和要求绘出的表示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的图形。在制造或建筑时用做样子。
[ tú yì ]1.计议;商讨。2.图谋,算计。3.筹划。
[ tú zàn ]1.亦作“圆讚”。文体的一种,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2.见“图赞”。
[ tú zhāng ]1.用小块的石头、木头、金属、象牙等刻成的东西,底下一面多为方形或圆形,刻着姓名或其他名称、图案等,用来印在文件、书籍等上面,作为标记。2.图章印在文件、书籍等上面的痕迹。
[ tú zhǐ ]1.用标明尺寸的图形和文字来说明工程建筑、机械、设备等的结构、形状、尺寸及其他要求的一种技术文件。2.绘图用的纸张。
[ tú zhì ]1.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唐李吉甫有《元和郡县图志》、清魏源有《海国图志》。2.同“图志”。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二》:“海州东海县西北,有二古墓,图誌谓之黄儿墓。”金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门山之公署,旧有三老堂……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誌而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