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ōng xì ]1.宗族世系;家世。2.喻指主体、根本。
[ zōng xìng ]1.谓皇族、国姓。2.为同姓。
[ zōng xiōng ]古代宗法制度,庶子称年长于己的嫡子为“宗兄”。后亦用于称同宗或同姓不同族的同辈朋友。《礼记·曾子问》:“若宗子有罪,居于他国,庶子为大夫,其祭也……其辞于宾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辞。’”唐 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弟缙》诗:“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髮。”唐 白居易《画雕赞》序:“寿安 令 白昊,予宗兄也。”郭沫若《海涛集·离沪之前》:“冠杰 说:‘石达开 有两句诗:身价敢云空 冀 北,文章昔已遍 江 东。宗兄足以当之。’”
[ zōng xué ]皇室子弟的学校。《宋史·选举志三》:“﹝ 绍兴 ﹞十四年,始建宗学于 临安,生员额百人: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职事各五人。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在学者皆南宫、北宅子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陈伯大 收得此词,献与 似道。似道 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 理宗皇帝 晏驾,奏停是年科举,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裘文达公 赐第,在 宣武门 内 石虎衚衕,文达 之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 吴额駙 府。”
[ zōng yǎng ](众人)推崇;景仰:海内~。远近~。
[ zōng yé ye ]对 南宋 抗 金 名将 宗泽 的敬称。
[ zōng yí ]1.宗庙祭祀所用酒器。2.指天子祭服上所绣虎与蜼的图象。因宗彝常以虎、蜼为图饰,因以借称。蜼,一种长尾猿猴,古人传说其性孝。3.即蜼。一种长尾猿猴。古人以其形绣于衮服。
[ zōng yì ]宗庙所在的城邑。《左传·哀公十四年》:“魋(桓魋)先谋公,请以 鞌 易 薄,公曰:‘不可。薄,宗邑也。’”杜预 注:“宗庙所在。”《国语·晋语一》:“夫 曲沃,君之宗也;蒲 与二 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 戎 心。”清 袁枚《随园随笔·卢蒲嫳为齐庄报仇》:“齐庄公 为 崔杼 所弑。公族 卢蒲嫳 欲报仇,知非 庆封 不能制 崔,故辱身以事 庆封,会 杼 二子 成彊 与 棠姜 之子争宗邑,来愬于 封,嫳 乘间构之,封 果使 嫳 帅甲攻 崔 氏,灭其家。”
[ zōng yīn ]佛教因明学说中的第一和第二支。借指佛学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