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ě jú ]1.古代官署名。掌材木铁炭皮货等物的供应。《元史·百官志六》:“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领 大都、上都 二铁局并怯怜﹝口﹞人匠,以材木铁炭皮货诸色,备斡耳朵各枝房帐之需。”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为倒死马皮,先年止交原皮,铁局公用,近年每张追银一钱八。”2.铁制的锔子。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碑盖》:“盖底两间,用铁局局之。”
[ wú guān dà jú ]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
[ wǔ jú ]唐 代内侍省所辖的五个机构: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唐书十六》:“ 唐 制:内侍省……有五局。一曰掖廷,主宫摈簿最;二曰宫闈,扈门阑;三曰奚官,治宫中疾病死丧;四曰内僕,主供帐鐙烛;五曰内府,主中藏给纳。局有令有丞,皆宦者为之。”
[ qián jú ]1.以往的局面。2.谓未来的局面、局势。
[ qǔ jú ]1.亦作“曲跼”。卷曲。2.枉邪不正。
[ ruǎn jú zǐ ]以款待等手段行骗的骗局。
[ shuì jú ]税务局的简称。《清会典事例·户部·杂赋茶课》:“道光 六年奏准,古城 地方设立税局,抽收茶税。”
[ tà jú ]亦作“蹋局”。走绳索杂技动作之一。举起一脚,用一脚踩踏。局,跼。
[ tuán fáng j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反动武装的指挥机关。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都’管辖的人口有一万至五六万之多,有独立的武装如团防局,有独立的财政征收权如亩捐等,有独立的司法权如随意对农民施行逮补、监禁、审问、处罚。”沙汀《记贺龙》三七:“在当天下午,一个具着‘敌党’身份的他,被当作宾客接待到团防局去了。”亦省作“团防”。叶紫《丰收》:“多数被团防加害过的人,让他们走过之后,都咬牙切齿地暗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