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àng yǎng ]1.(禽、畜等)在圈(juàn)外饲养。2.把鱼虾、白蜡虫、柞蚕或水浮莲、红萍等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放到一定的地方使它们生长繁殖:~草鱼。~海带。3.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大熊猫。
[ fàng yàng ]施工中的一道 工序。施工中照图纸按实际尺寸或按一定比例放大,或将复杂的曲面展开成平面,以便准确地定出物件 的尺寸,作为制造样板、下料、加工等工作的依据。
[ fàng yě ]1.放逐于野。汉 刘向《列女传·齐威虞姬》:“伯奇 放野,申生 被患,孝顺至明,反以为残。”2.撒野,粗鲁没礼貌。巴人《姜尚公老爷列传》七:“娘儿们不敢放野,抛头露面到路上屋外来说话。”3.犹放牧。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商州 牛多得很,到冬季里,荒山坡上一群一群放野。”4.我国西南 苗 彝 等族的一种风俗。暮春三月,未婚的青年男女在野外月光下歌舞,相爱者即结为夫妻。清 魏祝亭《荆南苗俗记》:“俗以三月三放野,又名跳月。未婚者悉盛服往野外,环山箕踞坐,男女各成列,更番歌,截竹为筒吹以和,音动山谷。女先唱以诱马郎。马郎,苗 未婚号也。歌毕,男以次賡和,词极謔,殊有音节,听之亦渢渢移人。女心许者,会马郎歌中意以賡之……抵暮男负女去,詰旦偕妻诣丈家。”参阅 清 严如熤《苗疆风俗考》。
[ fàng yè ]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唐 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宋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放夜》:“唐 睿宗 先天 二年正月望,初弛门禁;玄宗 天宝 六年正月十八日,詔重门夜开,以达阳气;朱梁 开平 中,詔开坊门三夜…… 太平 兴国 六年,敕然灯放夜为著令。”宋 周邦彦《解语花·元宵》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清 黄景仁《元夜独坐偶成》诗:“云知放夜开千叠,月为愁心晕一层。”
[ fàng yì sì zhì ]纵情而无所顾忌。
[ fàng yì ]开船。鷁,水鸟名。古多画鷁形于船首,因称船为鷁。
[ fàng yīn jī ]即扩音机。用来扩大声音的装置,用于有线广播。
[ fàng yīng ]1.放出猎鹰。2.比喻嗾使女子诱拐他人财物。
[ fàng yīng zhú quǎn ]指打猎。
[ fàng yìng ]利用强光装置把图片或影片上的形象照射在幕上或墙上。一般指电影放映。
[ fàng yìng duì ]流动性的电影放映单位。放映队携带放映设备到农村、工矿、部队、学校及边远地区巡回放映电影。
[ fàng yìng jī ]放映电影用的机器,用强光源透过影片上的形象,经过镜头映在银幕上。放映机附带光电设备,把影片上的声带变成声音。
[ fàng yóu ]纵游,漫游。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吾放游,获受知於右相 武成侯 段公,因以栖託。”《宋史·隐逸传上·林逋》:“初放游 江 淮 间,久之归 杭州,结庐 西湖 之 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