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yào ]亦作“明耀”。光明;明亮。《国语·晋语三》:“光,明之曜也。纪言以叙之,述意以导之,明曜以昭之。”《晋书·乐志上》:“明曜参日月,功化侔四时。”宋 魏了翁《鹤山书院前为荷塘》诗:“自从羸豕伏羣龙,红白相辉转明耀。”叶圣陶《微波》:“青年的华采,在当时多么明耀,但是一转眼就暗淡了!”
[ míng yī ]1.古人在斋戒期间沐浴后所穿的干净内衣。2.古代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3.神明之衣。
[ míng yí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鸣”。4.指太阳下山。5.鸣弓。谓拉弓发射。6.大弓。7.东方之国,日出处。
[ míng yì ]1.显示忠义。2.圣明的道义。3.犹要旨。4.阐明义理。
[ míng yì ]1.明达有美德。2.指有明德的人。
[ míng yù ]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如“此时心情,正像这无水的枯井”。
[ míng yuǎn ]1.透彻而深刻。《晋书·贾充传》:“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2.清朗而旷远。晋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 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
[ míng yuǎn chē ]车名。即古代的四望车。《续通典·礼十八》:“宋 明远车即古四望车,驾以牛。太祖 乾德 元年改,仍用四马,赤质,制如屋,重櫩句阑,上有金龙,四角垂铜鐸,上层四面垂帘,下层周以花板三辕,驾士四十人,服绣对凤。”参见“四望车”。
[ míng yuè ]1.明亮的月亮。2.指夜明珠。
[ míng yuè qīng fēng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 míng yuè rù huái ]比喻人心胸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