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ěn yù ]1.亦作“沉鬱”。沉闷忧郁。晋 陆机《思归赋》:“伊我思之沉鬱,愴感物而增深。”唐 李益《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诗:“愴怀非外至,沉鬱自中肠。”茅盾《创造》一:“在沉郁的心绪中,君实 又回忆起 娴娴 和他的一切琐屑的龃龉来。”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十四:“含有庄重、畏敬、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缓;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急。”2.深刻含蕴;深沉蕴藉。汉 刘歆《与扬雄书》:“非 子云 澹雅之才,沉鬱之思,不能经年鋭精,以成此书。”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子美 不能为 太白 之飘逸,太白 不能为 子美 之沉鬱。”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作词之法,首贵沉鬱,沉则不浮,鬱则不薄。顾沉鬱未易强求,不根柢於《风》、《骚》,乌能沉鬱!”
[ shěn yuān ]亦作“沉冤”。谓难以辩白或久未昭雪的冤屈。
[ shěn yuán ]南宋 时名园。在 浙江省 绍兴市 内。原为 沉 姓旧业,故名。相传 南宋 诗人 陆游 曾会出妻 唐琬 于此。宋 陆游《沉园》诗之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沉园 非復旧池臺。”后用为夫妻分离后重又见面之典。郁达夫《毁家诗纪》之十九:“沉园 旧恨从头数,泪透 萧郎 蜀锦衾。”
[ shěn yún ]亦作“沉云”。阴云;浓云。
[ shěn zào shēng wā ]见"沈灶产蛙"。
[ shěn zhì ]1.亦作“沉鷙”。深沉勇猛。2.指阴沉厉害。3.指诗文气势沉雄。
[ shěn zhì ]1.亦作“沉滞”。积滞;郁积。《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加以迹少愆累,心无沉滞,故得耳。”2.犹隐退。《楚辞·九辩》:“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后汉书·崔駰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蝱蚋之趣大沛,胡为嘿嘿而久沉滞也?”《后汉书·崔駰传》:“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3.指仕宦久不迁升。汉 王充《论衡·状留》:“遵礼蹈絶,修身守节,在下不汲汲,故有沉滞之留。”三国 魏 曹操《与王脩书》:“将言前后百选,輒不用之,而使此君沉滞冶官。”《晋书·陈寿传》:“﹝ 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 蜀 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刘师培《废兵废财论》:“盖一切之威力,均生于财。同一作宦,富者可以躋升,而贫者终身沉滞。”4.泛指长期处于某种状况;停滞。郭沫若《北伐途次》十八:“效法 日本 其实是间接效法 欧 美,更具体地说:便是在暗默间想怎样把 中国 数千年沉滞着的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5.拖延时日;耽搁。《后汉书·袁安传》:“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以众定……君何尤而深谢?”《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生与 韶华 曰:‘我有手书一缄,烦汝送 琼,幸勿沉滞。’”6.滞留;淹留。宋 何薳《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我亦以子沉滞人间,未能远引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身是幽魂,沉滞於此,不闻读书声者,百餘年矣。”7.滞重,不灵便。《吕氏春秋·情欲》:“筋骨沉滞,血脉壅塞。”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花城》1981年第5期:“下班了,我拖着沉滞的步子,经过隔壁门口。”8.谓疾病沉重,经久不愈。《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隋书·炀帝纪上》:“今岁耆老赴集者,可於近郡处置,年七十以上,疾患沉滞,不堪居职,即给赐帛,送还本郡。”
[ shěn zhǒng ]亦作“沉种”。浸种,用清水或其他溶液浸泡种子,促使发芽。
[ shěn zhōu ]1.亦作“沉舟”。沉船于水中。2.沉没的船。
[ shěn zhōu pò fǔ ]《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后用“沈舟破釜”表示决一死战。明 朱鼎《玉镜台记·燃犀》:“齧雪餐風,沈舟破釜,敢辭金革苦。”明 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念上游父老夾道遮留,奮不顧身,沈舟破釜,與虜轉戰兩旬,終於援絶勢孤,遂至潰敗。”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沈镇东封尚义伯非保定》:“﹝ 沈鎮東 ﹞欲令諸帥畢西渡,沈舟破釜。”参见“破釜沈舟”。
[ shěn zhū pǔ ]亦作“沉珠浦”。珠江 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