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ín ní ]1.一种用银粉调成的颜料,用以涂饰衣物和面部。2.借指银泥涂饰的衣裙。
[ tuō ní dài shuǐ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 xǐ ní ]犹洗尘。《宣和遗事》前集:“这人是 师师 的一箇哥哥,在 西京 洛阳 住。多年不相见,来几日,也不曾为洗尘。今日办了几杯淡酒,与洗泥则箇。”《水浒传》第二六回:“小人们都不曾与都头洗泥接风,如今倒来反扰。”
[ xiàng pí ní ]用白石蜡、火漆、生橡胶、陶土、水泥、石膏等材料掺和颜料制成的泥,柔软有塑性,不容易干,供儿童捏东西玩儿。
[ xuě ní ]1.雪后泥路。2.“雪泥鸿爪”的略语。
[ xuě ní hóng jì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同“雪泥鸿爪”。
[ yī wán ní ]1.一颗泥丸。2.《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谓函谷关地势险要,易于防守。后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
[ yún fēi ní chén ]1.比喻消失。2.比喻悬殊极大。
[ zhāng ní ]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旁以挡尘土,故称。《晋书·王济传》:“济 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魏书·长孙道生传》:“道生 廉约……一熊皮鄣泥,数十年不易。”清 纳兰性德《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诗之四:“鱼因尺素殷勤剖,马为鄣泥郑重骑。”
[ zhuó ní shǒu ]亦作“斵泥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 zuì rú ní ]1.烂醉貌。2.酒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