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ì yuán ]建立年号。宋 苏颂《历者天地之大纪赋》:“或立元而谨其始,或节事而授於民。”
[ lì zhàng mǎ ]1.作仪仗的马队。2.喻官员之尸位者。《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闕 杜进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 令。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芻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
[ lì zhàng ]建立账簿,记载货币、货物等进出事项。
[ lì zhèng ]1.谓建立长官。2.确立为政之道。3.莅政;临政。立,通“涖”。
[ lì zhì ]1.建立制度。2.阐述王命;草拟制诰。
[ lì zhuī zhī dì ]只有锥尖那么大的地方。比喻地方极小:上无片瓦,下无~。
[ lì zǐ ]1.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何休 注:“子,谓左右媵及姪娣之子,位有贵贱,又防其同时而生,故以贵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春秋》之义,立子以贵。”参见“立嫡”。2.《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谓成年之子为立子。隋 郑子信《韦略墓志》:“家无立子,妻女孤煢。”
[ lì zú ]1.站得住脚,能住下去或生存下去:~未稳。~之地。2.处于某种立场:~基层,面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