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ì fú ]即义符。形声字结构中表示意义的部分,对声符而言。如“粮”字左边的“米”,“视”字右边的“见”,“竿”字上面的“竹”,“盘”字下面的“皿”。意符本身原来也是独立的字,在形声字中只作为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
[ yú fú ]指兵符、传符等重要符节以外的用于禁苑、交巡等的凭证。《唐律·贼盗·盗宫殿门符》:“餘符,徒一年。”长孙无忌 疏议:“餘符,谓禁苑及交廵等符。”
[ tǔ fú ]首翼均为黄色的鸾鸟。旧题 周 师旷《禽经》:“鸞,瑞鸟,一曰鸡趣。首翼赤曰丹凤,青曰羽翔,白曰化翼,元曰阴翥,黄曰土符。”张华 注:“别五采而为名也。”
[ tóng yú fú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铜符”、“铜鱼”。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唐 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宋 程大昌《演繁露·罢太守铜鱼》:“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清 姚鼐《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 wǔ fú ]1.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 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诈。”2.泛指军队中的簿册。清 钱谦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稽京营积年之额,覈班军累岁之餉,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马建忠《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计名授地,悉准营制……召募之众,法亦如之,使伍符尺籍按册可稽。”3.指军队。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重喜登贤苑,方日佐伍符。”宋 曾巩《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符者,身不受于一廛,仗齐鉞者,位不连于九棘。”明 方孝孺《书夷山稿序后》:“吾观 四明 蔡先生 羈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
[ yǐn shēn fú ]迷信认为能使身体隐匿起来不被人看见的符箓。亦喻指挡箭牌。
[ yòu fú ]符信的右半。古代调动军队或任免州郡长官等时使用。双方各执其一,左右合符,以为凭信。以竹、木、铜等制作。鱼形符的右半亦称“右鱼”。
[ yuān yāng fú ]画有男女偶像的符箓。蛊术之一种。旧时迷信者欲以此为魇魅绝人后嗣。
[ tóng fú hé qì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 xìn fú ]用作凭证的符节。《墨子·旗帜》:“门二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从令者斩。”《明史·云南土司传三》:“九年,老挝 贡使还,恐道中为他部所阻,给信符,敕 孟艮、车里 诸部遣人护之。”《清史稿·世祖纪一》:“庚子,收故摄政王信符,贮内库。”
[ yá fú ]奖给有功将领的符信。《宋史·高宗纪五》:“十一月庚午朔,初置节度使以下金字牙符,命都督府掌之,给将帅立战功者。”《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 李庭芝 ﹞请以 整 为 卢龙军 节度使,封 燕郡王,帝从之,遣 永寧 僧齎告身、金印、牙符及 庭芝 书期致之。”
[ yú fú ]隋 唐 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隋 开皇 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 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九年闰月﹞丁丑,颁木鱼符於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 陆龟蒙《送董少卿游茅山》诗:“将随羽节朝珠闕,曾佩鱼符管 赤城。”宋 司马光《论夜开宫门状》:“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勑鱼符。”明 张煌言《即事柬定西侯》诗之一:“纵有鱼符专亦得,只今岂少 信陵君。”
[ yù yìn fú ]道教指盖有印章可以镇妖驱邪的符箓。
[ yín tù fú ]亦作“银菟符”。银制的兔形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