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 qī gǔ yǐn ]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
[ shēn shān yōu gǔ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 lín gǔ ]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语出《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毛 传:“恐陨也。”晋 潘岳《寡妇赋》:“惧身轻而施重兮,若履冰而临谷。”唐 杜牧《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牧 实遭遇,亦忝刺史。斋斋惕慄,临谷临坠。”
[ liǔ gǔ ]1.亦作“柳谷”。亦作“桺穀”。古以为主西方之官和仲所居,日入之处。2.见“柳穀”。
[ lǚ gǔ ]野生的稻谷。唐 刘禹锡《登司马错故城》诗:“废井抽寒菜,毁臺生穭穀。”《旧唐书·马燧传》:“大历 四年,改 怀州 刺史。乘乱兵之后,其夏大旱,人失耕稼……至秋,界中生穭穀,人颇赖之。”《旧五代史·梁书·冯行袭传》:“民或艰食,必有穭穀出於壠亩。”
[ qīng gǔ ]中医学名词。指排泄的未消化的谷食。
[ shōu gǔ ]1.收藏粮食。《后汉书·班超传》:“但当收穀坚守,彼飢穷自降。”2.收留抚养。《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六年》:“﹝王﹞乃布令求百姓之飢寒者,收穀之。”胡三省 注:“穀,如字,养也。收穀,收而养之也。”
[ shǔ gǔ ]1.山谷名。在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又称 寒谷、燕谷山。《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 汉 刘向《别录》:“传言 邹衍 在 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生黍,到今名 黍谷 焉。”北周 庾信《谢赵王赉丝布等启》:“灵臺 久客,从此数炊。黍谷 长寒,於今更暖。”清 方文《寄怀从子密之》诗:“春将回 黍谷,人尚隔 桃源。”2.借指阴阳家。因 战国 齐 著名阴阳家 邹衍 曾居 黍谷,故名。《北史·文苑传序》:“淹中、稷下,八儒、三 墨 之异;漆园、黍谷,名、法、兵、农之别。虽雅誥奥义,或未尽善,考其遗跡,亦贤达之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