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óng yáng qì yú ]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 lóng yú ]1.即龙鲤。一说指鲵鱼,人鱼。《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貍。一曰鰕。”郭璞 注:“或曰:龙鱼似貍,一角。”郝懿行 笺疏:“龙鱼,郭氏《江赋》作龙鲤,张衡《思玄赋》仍作龙鱼……貍当为鲤,字之譌。”袁珂 校注:“龙鱼,疑即《海内北经》所记陵鱼,盖均神话传説中人鱼之类也。”唐 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鵠。”元 吕诚《南海口号》之二:“船来争市龙鱼鮓,客至先需荔子盘。”参见“龙鲤”。2.古国名。《文选·张衡<思玄赋>》:“超 轩辕 於西海兮,跨 汪氏 之 龙鱼。”张铣 注:“轩辕、汪氏、龙鱼,皆国名。”3.道教符箓。明 屠隆《綵毫记·仙官列奏》:“龙鱼字 暘谷 传书,蝌蚪文传桑授道。”
[ lóng zhàn yú hài ]比喻战争激烈。
[ méi yú ]亦称“梅大头”。亦称“梅头”。鱼名。形状像黄鱼而小,头大,尾柄细,腹、背和鳍都呈黄色。生活在近海中。肉可食。
[ mài yú zǐ ]麦子脱粒扬场后剩下的秕粒、麦穗等。
[ niǎo yú guó ]传说中的古国名。恽敬《杂说》引 明 艾儒略《职方外记》:“极北有 鸟鱼国,半年无日。”
[ mǎ hā yú ]即大马哈鱼。一种生活在 太平洋 北部海洋中的细鳞鱼,夏初或秋末入 黑龙江 等河流产卵,鱼味鲜美。
[ mǎ jiāo yú ]亦作“马交鱼”。一种海水鱼。身体呈纺锤形,鳞细小或退化,背部黑蓝色,腹部两侧银灰色。
[ qí yú ]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天王使 刘定公 劳 赵孟 於 潁,馆於 雒汭。刘子 曰:‘美哉 禹 功!明德远矣。微 禹,吾其鱼乎!’”后借指洪水所造成的灾难。清 冯桂芬《致李伯相书》:“淮 扬 万众惴恐,时时有其鱼之虑。”
[ pān yú ]《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一》:“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李善 注引《尔雅》:“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后因以“潘鱼”代指中路离析的比目鱼,比喻夫妇一方丧亡。
[ rè dài yú ]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海中的鱼类,一般指其中可供观赏的。这些鱼体小,活泼,形状奇异,颜色美丽。
[ shí wú yú ]《战国策·齐策四》:“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后遂以“食无鱼”为待客不丰或不受重视、生活贫苦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