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ng yùn ]旧称在位皇帝或本朝的运数。南朝 陈 徐陵《让右仆射初表》:“臣随望圣运,实在权舆,时参决胜之筹,颇奏发兵之讖。”唐 白居易《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金革已偃,销七十载之厉阶;玉烛方调,启一千年之圣运。”
[ shèng zé ]1.圣人所定的法则。2.指各种宗教所订的规则和戒律。
[ shèng zé ]帝王的恩泽。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南朝 梁 沉约《枳园寺刹下石记》:“徒欲尽能竭虑,知无不为,下被民和,上宣圣泽,而自以力弱途远,终惭短効。”唐 杨巨源《上裴中丞》诗:“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宋 朱熹《白鹿洞赋》:“德隆业茂,圣泽流兮。”明 陈汝元《金莲记·赐环》:“若非圣泽深无限,鸿雁那从北地来。”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宜风气蒸蒸日上也。”
[ shèng zhào ]对皇帝或临朝太后的诏书的尊称。
[ shèng zhé ]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圣人和哲人。
[ shèng zhēn ]谓儒学的真谛。《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明年,太祖 遂为 魏公 矣”裴松之 注引《荀彧别传》:“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王道两济。”宋 王安石《扬子》诗之三:“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无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国朝开基绍统,大纲万目,靡不度越前朝。至表章六籍,统壹圣真,则巍然上揖 夏 商,埒 周 而四。”
[ shèng zhèng ]1.语本三国魏王肃《圣证论》,其书已佚。2.指诗文传神入胜之句。
[ shèng zhǐ ]封建社会里称皇帝的命令,现多用于比喻:他的话你就当成~啦?
[ shèng zhì ]古代圣人的法制;犹御制。
[ shèng zhì ]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
[ shèng zhì ]神圣的秉性。多用于圣人和帝王。
[ shèng zhì ]亦作“圣知”。谓聪明睿智,无所不通。亦指具有非凡的道德智慧者。
[ shèng zhǔ ]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2.泛称英明的天子。
[ shèng zhǔ chuí yī ]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