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ū shēng ]1.孤陋的人。常用为自谦之词。2.孤独的人。
[ gū shì ]指不苟同时俗的高士。语出 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四九:“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唐 韩愈《汴州乱》诗之一:“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唐 孟郊《长安旅情》诗:“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
[ gū sǒng ]1.突出高耸。2.形容人品孤高特出,不同流俗。
[ gū sǒng ]同“孤耸”。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沣水》:“高峰孤竦,素壁千寻。”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水出 雩都 县,导源西北流,逕 金鷄石,其石孤竦临川。”参见“孤耸”。
[ gū tè ]1.孤单;孤立。2.特出;孤高。
[ gū tóng ]1.特生的梧桐。2.因峄阳孤桐中琴瑟,故后以“孤桐”为琴的代称。据《风俗通》,梧桐生於峄山之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