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ì xíng ]佛教语。小乘指持戒严密的修行,大乘指蕴善于内而不外著的修行。
[ mì xū ]古国名。商 时 姞 姓之国,周文王 灭之,以封 姬 姓。后又为 周共王 所灭。在今 甘肃省 灵台县 西。《左传·昭公十五年》:“密须 之鼓与其大路,文 所以大蒐也。”《国语·周语上》:“恭王 游於 涇 上,密康公 从。有三女奔之…… 康公 不献,王灭 密。”韦昭 注:“密,今 安定 阴密县 是也,近 涇。”
[ mì yàn ]1.见“密宴”。2.亦作“密讌”。指气氛亲昵融洽的小型宴会。《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延兴 元年,明帝 以 遥欣 为 兗州 刺史。时 丰城公 遥昌 亦出镇 寿春,帝於便殿密宴,始安王 遥光 亦在座。”宋 柳永《减字木兰花》词:“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緑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絃。”一本作“密讌”。
[ mì yào ]1.精密准确。2.机密重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现检唐才常案卷,因密要不能外寄,拟照出寄沪,交金守鼎呈上。”
[ mì yì ]1.亲密的情意。2.隐秘的含义。3.佛教语。谓深奥难知的宗旨。
[ mì yìn ]1.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唐 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2.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证佛果。《大日经·密印品》:“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语,应知皆是真言。”3.佛教禅宗指 达摩 西来所传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为“教外别传”,故称“密”。清 龚自珍《最录天台传佛心印记》:“其曰传佛心印何也?达摩 之东,此方人争言西土二十八祖佩佛密印……且曰:‘佛果有密印歟?教外果有别传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