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族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zú xià ]周 代乐章名。为钟鼓乐九夏之一。
[ zú xìng ]1.指同姓的亲族。《书·吕刑》:“官伯族姓,朕言多惧。”孙星衍 疏:“族姓,谓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也。”《左传·昭公三十年》:“我盍姑亿吾鬼神,而寧吾族姓,以待其归,将焉用自播扬焉?”《清会典·户部·户口》:“凡旗人立后,先兄弟之子,次从兄弟之子,次族姓。择昭穆相当者听立为后。”2.指家族姓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 能知四国之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3.指世族大姓。《后汉书·独行传·陆续》:“陆续,字 智初,会稽 吴 人也。世为族姓。”《晋书·诸葛恢传》:“导 尝与 恢 戏争族姓,曰:‘人言 王 葛,不言 葛 王 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讨论》:“﹝ 孔至 ﹞二十传儒学,撰《百家类例》,品第海内族姓。”
[ zú xiōng ]同高祖兄弟的兄辈。亦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长者。《后汉书·刘玄传》:“刘玄 字 圣公,光武 族兄也。”《南史·谢恂传》:“恂 子 孺子,少与族兄 庄 齐名。”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曹司农 竹虚 言:其族兄自 歙 往 扬州,途经友人家。”
[ zú xiōng dì ]即族昆弟。
[ zú yán ]古代乐曲的一种。
[ zú yé ]一族中的长辈。
[ zú yí ]族灭。《史记·田儋列传》:“高皇帝 迺詔卫尉 酈商 曰:‘齐王 田横 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唐 李翱《准制祭伏波神文》:“无极 巧舌,伍奢 族夷。”《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以 辰州 刺史 裴虔通,隋煬帝 故人,特蒙宠任,而身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不可犹使牧民,乃下詔除名,流 驩州。”
[ zú yì ]宗族的后代。
[ zú yīn ]亦作“族婣”。家族和姻亲。《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 楚 有材,晋 实用之。子木 曰:‘夫独无族姻乎?’”杨伯峻 注:“族,同宗;姻,亲戚。”唐 元稹《唐左千牛韦珮母段氏墓志铭》:“凡 韦氏 之族姻闻其丧,莫不亲者悲,疏者嘆,不亦善处其身哉?”宋 王安石《泰兴令周孝先哀辞》:“吁嗟于思兮孝于父母,施於族婣兮亦及朋友。”清 梅曾亮《台州府同知龙君墓志铭》:“吏所入,衣食其族婣者十餘家。”
[ zú yìn ]即族裔。
[ zú yíng ]宋徽宗时对县主的改称。
[ zú yuē ]1.旧称封建社会宗族或家族的规约。2.族正之副。
[ zú yún ]凝聚的云气。
[ zú zàng ]同一高祖的子孙葬在一块墓地。
[ zú zēng wáng fù ]亦称“族曾祖父”。父亲的从祖祖父。
[ zú zēng wáng mǔ ]亦称“族曾祖母”。父亲的从祖祖母。
[ zú zēng zǔ fù ]见“族曾王父”。
[ zú zēng zǔ mǔ ]见“族曾王母”。
[ zú zhàng ]1.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聚族而居的帐幕。宋 苏轼《答李琮书》:“去年,乞弟 领兵至 罗介牟屯,杀害兵官 王宣 等十二人,其地去 寧远 安夷寨 至近,涉歷诸夷族帐不少,自来自去,殊无留难。”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嵎 等於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宋史·真宗纪一》:“壬戌,环庆 部署 张凝 袭诸蕃,焚族帐二百餘,斩首五千级,降九百餘人。”2.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设帐聚族而居的部族。《宋史·寇準传》:“帝因命 準 使 渭 北,安抚族帐,而徙 仲舒 凤翔。”《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谅祚 累年用兵,人心离贰,尝欲发 横田 族帐尽过 兴州,族帐皆怀土重迁,其首领 嵬名山 欲以 横山 之众取 谅祚 以降。”
[ zú zhèng ]清 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