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ú sōu mǎ bó ]比喻运用得宜,无用之物可以变为有用。唐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牛溲:牛尿(一说车前子)。马勃:马屁勃,一种菌类。
[ niú sōu mǎ bó ]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均可入药。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渤,通勃。
[ niú xiù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六颗。又称牵牛。《宋史·天文志三》:“牛宿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郑文光 席泽宗《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第四章:“牵牛即牛宿……每年八九月黄昏时经过中天,而毕宿和昴宿要到二月才于黄昏时经过中天。两组恒星恰好处于遥遥相对的位置。”按,一说,牛宿非指牵牛。参阅《尔雅·释天》清 郝懿行 义疏。
[ niú sù qí ]古代朝廷的一种仪仗用旗。
[ niú tí zhī yú ]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同“牛蹄中鱼”。
[ niú tí zhōng yú ]牛蹄:是指牛蹄印里的积水。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
[ niú tián ]1.授予养官牛者的田地。2.用于牧牛的田地。
[ niú tīng tán qín ]比喻听不懂。
[ niú tóng mǎ zǒu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 niú tóu ]1.牛的头。2.牛头形的酒尊。3.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卒。4.见“牛头旃檀”。
[ niú tóu ā bàng ]见“牛头阿旁”。
[ niú tóu ē páng ]1.亦作“牛头阿傍”。亦作“牛首阿旁”。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宋洪迈《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魏经歷﹞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吕湛恩注:“牛首阿旁,恶鬼名。”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印度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2.喻指凶恶可怖的人。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见〖驴唇不对马嘴〗。
[ niú tóu chuán ]旧时一种载重量较大的船。
[ niú tóu mǎ miàn ]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
[ niú tóu yè chā ]佛教指地狱里的鬼卒。
[ niú tóu zhān tán ]梵语的音义并译。即旃檀香树。以其产地之山状若牛头,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