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盐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yán xiè ]碎盐。
[ yán xīn ]佛教语。谓一旦有思念之心,便更增思念。如盐之入物,皆着咸味。
[ yán xù ]1.《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载:谢安侄女道韫,才思敏捷,尝居家遇雪,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十分赞赏。后因以“盐絮”指美好的诗句。2.以指诗才。
[ yán xún dào ]清 代称以分巡道兼任盐法道的长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末后摊着一张帖子,上面写的姓名、籍贯、生年月日、祖宗三代。你道是谁?就是那一位现任的盐巡道!”
[ yán yá ]从事食盐买卖的牙人。
[ yán yào ]药名。可作药用的一种盐类。治赤眼,明目。
[ yán yě ]谓制盐与冶金。
[ yán yì cāng ]地方上设置的公益盐仓。
[ yán yín ]见“盐课银”。
[ yán yǐn ]1.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始于 宋 代。《宋史·食货志下三》:“又以内藏钱二百万緡假三司,遣市易吏行四路请买盐引,仍令 秦凤、永兴 盐钞,岁以百八十万为额。”《金史·食货志四》:“若罢盐引,添灶户,庶可易得。”2.指盐包。每引四百斤或七百斤不等。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快準备着五千船盐引,十万担茶挑。”
[ yán yú ]旧 中国 每年盐税收入中扣除付外债本息和支付盐务行政经费后的馀款,称“盐餘”。
[ yán yuàn ]1.官署名。盐政衙门。《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我是要到 扬州 盐院太老爷那里去説话的,你们小心伺候。”2.官名。管理盐务的长官。《清史稿·礼志十》:“运使见督抚、盐院,与司道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所以盐院的供应,以及缉私犒赏,赡养穷商子孙,一切费用,都出在里面。”
[ yán yùn ]食盐的运输。
[ yán yùn pàn ]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不多两年,他便改捐了个盐运判,到 两淮 候补,近来听説可望补缺了。”参见“盐运使”。
[ yán yùn shǐ ]“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为主要产盐区主管盐务之官。始设于 元 代。《元史·食货志二》:“五年,乃免 河南、怀孟、南阳 三路今岁 陕西 盐课,仍授盐运使暨所临路府州县正官兼知渠堰事,责以疏通壅塞。”《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傍边一行‘两淮 盐运使司盐运使 荀玫 书’。”
[ yán yùn sī ]1.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元史·食货志五》:“京师自 大德 七年,罢 大都 盐运司,设官卖盐,置局十有五处。”《明史·食货志四》:“明 初,置 北平 河间 盐运司,后改称河间长芦。”2.指盐运使。《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季苇萧 道:‘我因盐运司 荀大人 是先君文武同年,我故此来看年伯。’”
[ yán yùn tóng ]盐运使属下的地区盐务官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我们局里前几年,上头委了一个盐运同来做总办。”参见“盐运使”。
[ yán zào ]烧盐的灶。《宋史·食货志下》:“二浙 课额一百九十七万餘石,去年两务场卖 浙 盐二十万二千餘袋,收钱五百一万二千餘贯,而盐灶乃计二千四百餘所。”阿英《盐乡杂信》五:“这里,有一说‘盐灶’构成的必要了。一般的灶是很大的,总要占三间屋的地位。”
[ yán zhàng ]1.打鼓的一种谱子。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施肩吾》:“隋曲有《疏勒盐》,唐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或云:关中人谓好为盐。故施肩吾诗云:‘颠狂楚客歌成雪,媚嫵吴娘笑是盐。’盖当时语也。今杖鼓谱中尚有盐杖声。”2.植物名。
[ yán zhǎo ]含有大量盐分的沼泽地带。如我国 柴达木盆地,及滨海或大河三角洲前端,都可形成盐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