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íng shàn ]1.修缮;修建。《晋书·祖逖传》:“营缮 武牢 城,城北临 黄河。”《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 荒游废政,多所营缮。”宋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收其田租,为岁时献享营缮之费。”清 顾炎武《读<隋书>》:“十餘年之间,营缮征伐未尝废也。”2.官署名。《明史·职官志一》:“工部。尚书一人……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明史·职官志一》:“营缮典经营兴作之事。”《清史稿·职官志一》:“﹝工部﹞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郎中,宗室一人,屯田司置。满洲 十有六人,营缮、虞衡各四人。”参见“营缮司”。
[ yíng shàn sī ]官署名。明 清 属工部,掌营缮事宜。《清史稿·职官志一》:“营缮司所正、所副各一人……﹝ 顺治 ﹞十四年,增置营缮司所丞二人。”
[ yíng shàn suǒ ]官署名。《明史·职官志一》:“﹝ 洪武 ﹞二十五年置营缮所。”参见“营缮司”。
[ yíng shào ]清朝的军队编制,营以下是哨。
[ yíng shēng ]谋生活:船户们长年都在水上~。[ yíng sheng ]职业;工作:找个正经~。地里的~他都拿得起来。
[ yíng shēng zǐ ]方言。犹劳什子。泛指所厌恶的东西。
[ yíng shí ]蔷薇子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营实》。
[ yíng shí ]1.做饭。2.寻食;求食。
[ yíng shì ]兵士。《后汉书·安帝纪》:“三公以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穀,得为关内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骑、营士各有差。”李贤 注:“营士,谓五校营士也。”《晋书·五行志中》:“义熙 二年九月,扬武将军营士 陈盖 家有苦蕒菜,茎高四尺六寸,广三尺二寸,厚三寸,亦草妖也。”
[ yíng shì ]经商。清 黄蛟起《西神丛语·方媪女》:“随夫营市,蓄积百金。”
[ yíng shì ]建筑装璜。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五》:“今观此堂,碝磩高甍,层构巍然,颇极营饰之美。”
[ yíng shì ]1.星名。即室宿,二十八宿之一。《周礼·考工记·輈人》:“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 郑玄 注:“营室,玄武宿,与东璧连体而四星。”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太微营室,明堂布政之宫。”《诗·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 楚 宫” 宋 朱熹 集传:“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於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 清 姚鼐 《祭张少詹曾敞文》:“昔君始降,宵中营室。”参见“ 室宿 ”。2.营造宫室。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序:“先王建都营室,必相地形。”
[ yíng shǒu ]星名。即营头。《晋书·天文志下》:“太安 二年十一月辛巳,有星昼陨中天北下,光变白,有声如雷。案占:‘名曰营首。营首所在,下有大兵,流血。’”参见“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