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 zhēn guàn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公元627—649)。
[ zhēn guān zhī lǐ ]同“贞观之治”。唐 人避 高宗 李治 讳改。
[ zhēn guàn zhī zhì ]史家对唐太宗政绩的美称。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627—649)。太宗君臣以隋亡为鉴,孜孜求治,注意纳谏,继续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修订律令,改善吏治,减轻赋役,使经济复苏,人口增加,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
[ zhí guān ]1.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而获得的感性认识。由于在感性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环节,故又名感性直观或生动的直观。2.指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认识的理解,即把认识看成像照镜子一样,是直观的、机械的、消极的反映。
[ zhū rú guān xì ]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 zhuàng guān ]1.雄伟的景象:这大自然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2.景象雄伟:用数不清的红旗装饰起来的长江大桥,显得格外~。
[ zǐ yáng guān ]1.道观名。据传在咸阳山中。2.道观名。在江苏句容茅山。传为晋许询旧居,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宋徐铉《茅山紫阳观碑铭并序》。
[ zhī guān ]主持道观事务的道士。宋 钱愐《钱氏私志》:“知观自去年大主上庙后便不安,不下牀多日矣。”《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半月之内,可在 太原府 清油观 赵知观 处等候我,不可失信。”
[ zǒng míng guān ]南朝 宋 时的官署名,总管儒、玄、文、史四学。《宋书·明帝纪》:“戊寅,立总明观,徵学士以充之,置东观祭酒。”《南齐书·百官志》:“总明观祭酒一人。右 泰始 六年以国学废,初置总明观,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正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干一人,门吏一人,典观吏二人。”《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六年》:“戊寅,立总明观,置祭酒一人,儒、玄、文、史学士各十人。”胡三省 注:“文帝 元嘉 十五年,立儒、玄、文、史四学,今置总明观祭酒以总之。”
[ zuò bì shàng guān ]也说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楚国和其他诸侯前去救援。当时秦兵声势很大,只有楚将项羽领着队伍去冲锋陷阵,其他诸侯的将领却都在壁(即军营的壁垒)上观战。后用“作壁上观”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