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ì gǔ ]1.指秬、秠、穈、芑四种谷物。2.泛指四种谷物。
[ méng gǔ ]1.见“蒙谷”。2.亦作“蒙穀”。山名。古代传说日入之处。
[ lǜ gǔ ]山谷名。即 黍谷。在今 北京 密云县 西南。相传地寒不生五谷,战国 邹衍 吹律于此而地温,始生黍,故名。
[ mù gǔ ]谓如登高树,如临深谷。形容恐惧不安。语出《诗·小雅·宛》:“温温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临於谷。”朱熹 集传:“温温,和柔貌。如集于木,恐队也。如临于谷,恐陨也。”唐 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拜伏阶墀,增惧木谷。”
[ qí gǔ ]单株多穗头的谷物。《明史·列女传一·陈氏》:“葬三年,岐穀、丫瓜产墓上。”
[ pān gǔ mò ]宋 时 歙州 人 潘谷,制墨精妙,有墨仙之称,所制之墨称“潘谷墨”。
[ sǎ dòu gǔ ]即撒谷豆。参见“撒穀豆”。
[ sā gǔ dòu ]旧时婚俗。新妇下车,有阴阳人持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物,口念咒语,望门而撒,以破煞神,谓之“撒穀豆”或“撒豆穀”。此俗相传始于 汉 翼奉。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撒豆谷》,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
[ sì tǐ bù qín , wǔ gǔ bù fēn ]不参加体力劳动,分辨不清各种农作物。《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四体:四肢。五谷:古指稻、黍、稷、麦、菽,泛指粮食作物。
[ pú gǔ ]蒲璧和谷璧,二种璧名。是古代代表爵位等级的一种凭证。
[ tōng gǔ ]1.往来无阻的山谷。2.谷名。在洛阳城南五十里。
[ tǔ yù hún ]中国古代居住在西北部的民族。原是鲜卑族的一支,活动于今辽宁,后迁居今甘肃、青海一带,南北朝隋唐时强大起来,唐后期为吐蕃所灭。谷(yù)。
[ tuì gǔ ]山谷名。在今 湖北 武昌 西 樊山、郎亭山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