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象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xiàng wài ]1.犹物外,物象之外。2.谓尘世之外。3.谓写诗比物以意,而不指言某物,意境超乎常法之外。
[ xiàng wáng ]1.象中之王。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佛的进退威仪。2.佛教语。喻佛或菩萨。3.引申为像佛那样救世的人。
[ xiàng wǎng ]见“象罔”。
[ xiàng wǎng ]1.亦作“象网”。《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庄子·天地》:“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 知 索之而不得,使 离朱 索之而不得,使 喫詬 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象罔,象罔 得之。”一本作“罔象”。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后用为典故。唐 赵嘏《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诗:“曾失玄珠求 象罔,不将双耳负伶伦。”明 刘基《贺新郎·愁思》词:“赤水 珠沉迷 象罔,暗尘深、不见 长安道。”王闿运《秋醒词序》:“岂 象网 三求之后,将钧天七日之终。”2.不真切;模糊不清。宋 朱熹《感兴诗》之一:“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 xiàng wéi ]谓作为征象而显现。
[ xiàng wěi ]象数谶纬。亦指星象经纬,谓日月五星。
[ xiàng wèi ]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闕”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2.借指宫室,朝廷。
[ xiàng wǔ ]周武王 时代的乐舞。
[ xiàng wǔ ]周 代摹拟用兵时的击刺动作,以象征其武功的一种乐舞。
[ xiàng wù ]1.谓取法于物象;描摹物象。《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於鼎。”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荀况 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唐 韩愈《谢自然诗》:“余闻古 夏后,象物知神姦。”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之五:“今夫文章者……有象物之体,有抒情之体。”2.指画有各类不同物象的旗帜。《左传·宣公十二年》:“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杜预 注:“物,犹类也。”孔颖达 疏:“类,谓旌旗画物类也。百官尊卑不同,所建各有其物,象其所建之物而行动。”南朝 宋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国容眡令而动,军政象物而具。”3.指麟、凤、龟、龙四灵。《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郑玄 注:“象物,有象在天,所谓四灵者。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礼运》曰:‘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南朝 宋 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谓道辅仁,司化莫晣;象物方臻,眡祲告沴。”
[ xiàng xī ]祭祀用的酒樽。
[ xiàn xiàng ]观测推算天象。
[ xíng xiàng sī wéi ]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艺术思维。
[ xuán xiàng ]1.天象。多指日月星辰。2.公布历法。
[ yào xiàng ]日、月、五星。
[ yì xiàng ]指《易经》的义理爻象。
[ yú xiàng ]指衰乱现象。
[ yǎng xiàng suǒ ]宋 代太仆寺所属掌豢养驯象的机构。
[ yuán xiàng ]天象。
[ suì xiàng ]1.尾巴系着火炬的象。《左传·定公四年》:“鍼尹固 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 吴 师。”杜预 注:“烧火燧繫象尾,使赴 吴 师,惊却之。”北周 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灵龙更起,燧象还燃。”唐 孔绍安《结客少年场行》:“吴 师惊燧象,燕 将警奔牛。”2.以喻指大火。明 刘基《赠杜安道》诗:“火龙熺燄絳天衢,燧象豗烟煎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