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dì ]传达递送。《绿野仙踪》第三七回:“凡远年近岁,官场私际中有一点嫌怨者,必要差人通递消息。”清 沉葆桢《覆奏洋务事宜疏》:“查 中国 海江,年来盗氛欠靖,倭 番搆畔,通递文报,装运援兵。”
[ tōng diǎn ]史书名。唐杜佑著。记载了唐以前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二百卷。计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九典下又各分子目。对历史上每一制度皆条贯古今,详今略古,溯明源流,通其原委。是第一部中国典章制度史。
[ tōng diàn ]1.使电流通过;输送电能:山区村村都通了电。2.把宣布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拍给有关方面,同时公开发表:~全国。3.公开发表的宣布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大会~。发出~。
[ tōng dié ]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最后~。
[ tōng dū ]四通八达的都市。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跼鑣轡之牵制,隘通都之圈束。”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皆不切於民用。”清 赵翼《赠写照沉锦》诗:“古来絶艺当通都,早晚遭逢名鹊起。”
[ tōng dōu dà bù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tōng dū dà yì ]四通八达、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宋苏辙《栾城应诏集民政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
[ tōng dōu jù yì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tōng dú ]1.从头到尾阅读全书或全文:~课文。书稿已~一遍。2.读懂;读通:他学过几年英语,浅显的英文原著已能~。
[ tōng fān ]1.与海外往来。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今 广东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闽 中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一:“日本 海中有鱼,与人无异而秃首有尾,通番者谓之海和尚。”2.与外国或外族相勾结。清 叶梦珠《阅世编》卷七:“﹝烟叶﹞民间不许种植,商贾不得贩卖,违者与通番等罪。”清 李渔《凰求凤·囚鸾》:“逢人莫漏机,有差池,终须究汝通番罪。”
[ tōng fàn ]普遍的标准。宋 程大昌《考古编·年四十而见恶焉》:“自童年进修,积至四十,在 孔子 以身立教,则为不惑;在世人通范,则为强仕。”
[ tōng fāng ]1.通晓道术。2.指通晓为政之道。3.共通的道理。4.变通;灵活。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 tōng fáng ]1.互相贯通的房屋。2.旧时指名义上是婢女,实际是姬妾的人。3.平儿是贾琏屋里的通房大丫头。--《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