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án jìng ]1.亦作“闲静”。安闲宁静。《荀子·王霸》:“形体好佚,而安重閒静莫愉焉。”唐 元稹《虫豸诗》序:“予所舍,又 荆州 树木洲渚处,昼夜常有翅羽百族闹,心不得闲静。”鲁迅《<朝花夕拾>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2.娴静文静。閒,通“嫺”。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沉全寳 ﹞年才十五,娟好閒静,即已能诗。”
[ xián jiù ]1.见“闲厩”。2.古代皇家养牲口的地方。
[ xián jú ]1.亦作“闲局”。闲而无事之官署。2.清闲的境界。
[ xián jù ]亦作“间距”。两者之间的距离。《新民晚报》1991.7.24:“‘热岛’里高楼林立,人口稠密,住宅间距狭窄,此处气温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 xián kě ]亦作“闲可”。犹等闲,不要紧。
[ xián kè ]1.亦作“闲客”。清闲的人。2.白鹇的雅称。
[ xián kòng ]没有事的时候:她整天忙忙碌碌的,没有一点儿~。
[ xián kǒu lùn xián huà ]空口闲谈。
[ xián kǒu nòng xián shé ]同“閒口论閒话”。《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你我左右閒在此,大家閒口弄閒舌,何不猜他一番?”《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好在我説书的是閒口弄閒舌,你听书也是梦中听梦话,见怪不怪,且自解闷消閒。”
[ xián kǒu shuō xián huà ]同“閒口论閒话”。
[ xián kuàng ]1.亦作“闲旷”。安静空阔。《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南齐书·萧惠基传》:“初,思话 先於 曲阿 起宅,有闲旷之致。”清 梅曾亮《江亭消夏记》:“都中燕客者,曰馆曰堂,皆肆也。观优者集焉。乐閒旷,避烦暑,惟江亭为宜。”2.指空阔而无人使用(的地方)。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巩华城》:“巩华城 有分守公署一所,奠靖所一所,营房五百间,并 嘉靖 十九年增建。餘皆閒旷之地,无一居民庐舍。”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捉鬼射狐》:“第綦阔,皆置閒旷;公仅居其半。”清 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奕山 之以 黑龙江 外五千餘里,借称閒旷,不候諭旨,拱手授人,此尤寸磔不容蔽辜。”3.悠闲放达。《南史·萧子云传》:“子云 性沉静,不乐仕进,风神闲旷,任性不羣。”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二:“顷年 西湖 上好事者所置船舫,随大小皆立嘉名,如汎星槎、凌风舸、雪篷、烟艇,扁额不一,夷犹閒旷,可想一时风致。”清 陈田《明诗纪事戊籤·高叔嗣》:“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于风骚。”4.清闲无事。唐 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君侯至之初,閭里自相贺。淹滞乐閒旷,勤苦劝慵惰。”宋 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日甚閒旷,得以纵观书策,及往时著述有未备者,皆得缀缉之。”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若不在内廷之大学士,票拟纶音,是其专责,岂可閒旷?”
[ xián kuò ]亦作“间阔”。久别;远隔。语本《汉书·诸葛丰传》:“元帝 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师为之语曰:‘间何阔,逢 诸葛。’”唐 唐彦谦《夏日访友》诗:“惊迓叙间阔,屈指越寒暑。”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不顾深恩成间阔,大抵是那少年女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相见,各道间阔,绵绵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