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ī xī fā jiě ]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明 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參以 伊 洛 大儒傳注之説,絲析髮解,日攻月較,不故求爲異,而亦不苟爲同。”
[ sī xǐ ]1.生丝和麻。2.指缫丝绩麻之事。
[ sī xián ]1.用丝拧成的弦。2.丝弦儿,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石家庄一带。
[ sī xíng ]中国 旧时买卖生丝的商行。其性质为中间商,盛行于 江 浙 等省。
[ sī xiù ]唐 李贺《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有酒唯浇 赵州 土。”后因以丝绣图像或丝绣姓名表示仰慕爱重之意。
[ sù sī ]1.本色的丝;白丝。2.“素丝羔羊”之省。用作对清廉者的誉辞。3.比喻白发。
[ sù sī gāo yáng ]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 sù sī liáng mǎ ]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 tiě sī wǎng ]1.铁丝编成的网子。2.一种网状障碍物,用有刺或无刺的铁丝固定在桩上,军事上用来阻止敌人的步兵、车辆等,也可用于保护禁区、仓库和建筑工地等。
[ tù sī ]1.植物名。即莬丝子。《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高诱 注:“一名女萝也。”《文选·江淹<古离别>诗》:“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李善 注引《尔雅》:“女萝,兔丝也。”唐 杜甫《新婚别》诗:“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2.喻妻室。明 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閒藤野蔓休缠也。俺自有正兔丝,亲瓜葛。”明 屠隆《昙花记·超度沉迷》:“託身在烟峦霞嶠,那管你风情月调,既撇却兔丝了,既撇却兔丝了,岂復惹閒花草!”
[ tù sī zǐ ]中药名。莬丝子的成熟种子。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予族子 相,少服兔丝子凡数年,所服至多,饮食倍常,气血充盛。”
[ tù sī ]草名。俗称菟丝子。蔓生,茎细长,缠络于其他植物上。花淡红色。子可入药。
[ wū sī lán ]亦作“乌丝阑”。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后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