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í yì ]1.平易,平正。2.引申为简易,浅显。3.平和谦逊。
[ yí yì ]1.指 后羿。夏 代 有穷 之君,名 羿,因居 东夷,故称。太康 无道,夏 衰,羿 因 夏 民以代 夏 政。后因溺于田猎,不修民事,为 寒浞 所杀。事见《左传·襄公四年》。南朝 陈 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自茫茫 禹 迹,赫赫 宗周,家灭 驪戎,国亡 夷羿。”2.相传 羿 为 尧 时善射者。尧 时十日并出,猛兽为害,羿 受 尧 命,上射十日,下射封豨长蛇,为民除害。事见《淮南子·本经训》。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 倾地,夷羿 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譎怪之谈也。”
[ yí yīn ]1.古指外族语言。唐 刘知几《史通·言语》:“而 彦鸞(崔鸿)修伪国诸史,收(魏收)弘(牛弘)撰《魏》《周》二书,必讳彼夷音,变成 华 语,等 杨由 之听雀,如 介葛 之闻牛,斯亦可矣。”唐 杜甫《奉汉中王手札》诗:“夷音迷咫尺,鬼物倚朝昏。”2.谓外族音乐。章炳麟《辨诗》:“李延年 已採西域之音,以为武乐。隋 世亦有 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 诸部,今之词自 龟兹 乐来,何以见夷音不可用也?”
[ yí yóu ]1.亦作“夷犹”。犹豫;迟疑不前。2.从容自得。3.鼯鼠的别名。
[ yí yóu ]1.犹豫迟疑不前。也作夷由。2.从容不迫。
[ yí zào ]平毁炉灶。《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陈於军中,而疏行首。”唐 刘禹锡《口兵戒》:“夷灶诚谋,执戈以驱。”
[ yí zé ]十二律之一。阴律六为吕,阳律六为律。夷则为阳律的第五律。律吕相配居第九。
[ yí zhí ]伯夷 与 盗跖 的并称。古谓前者清廉,后者贪暴,常以喻善恶迥异之人。
[ yí zhōu ]台湾省的古称。三国时吴国黄龙二年(230)卫温、诸葛直曾率甲士万人到此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