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ū tú ]同“孤涂”。《后汉书·南匈奴传》“单于姓 虚连题”唐 李贤 注:“匈奴 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屠。”
[ gū tún ]gū tún,ㄍㄨ ㄊㄨㄣˊ。
[ gū tún fǔ shǔ ]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同“孤雏腐鼠”。
[ gū wēi ]1.孤立危急。《战国策·秦策三》:“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窃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軾 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我军皆无后援,力本单弱,加以兼顾数略,势益孤危。”2.谓突兀高峻。形容山势。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隥孤危,径路险絶。”
[ gū wén duàn jù ]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 gū wén zhī yì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