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o hóng liǔ lù ]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元 贯云石《小梁州·春》曲:“春風花草滿園香,馬繫在垂楊,桃紅柳緑映池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今日雖是到 興娘 新墳上,心中懷着悽慘的,却是莊郊野外,桃紅柳緑,正是女眷們游耍去處。”阮章竞《漳河水》诗:“正碰上是桃红柳绿的时候。”
[ táo liǔ téng ]何首乌的别名。因其藤叶形如桃柳,故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 táo qī liǔ mò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 táo qī liǔ qǔ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同“桃蹊柳陌”。
[ táo yāo liǔ mèi ]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 wū liǔ ]柳树的一种。枝条可以编筐、篮子等。马烽《三年早知道》:“另外还计划在渠堰上植两行乌柳,既巩固了堤堰,每年又能收割大批编筐子的柳条。”
[ yín huā yǒng liǔ ]犹言吟风弄月。
[ táo liǔ ]1.指柳树。2.晋代诗人陶潜和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并称。
[ yù liǔ ]语出《诗·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后以“菀柳”指枝叶茂盛的柳树。
[ wèn liǔ píng huā ]比喻狎妓。
[ wèn liǔ xún huā ]1.玩赏春景。2.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指狎妓。
[ xún huā wèn liǔ ]本指游春,后转指嫖妓。
[ sōng zī liǔ tài ]形容仪表威严而又潇洒。
[ xì liǔ ]1.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汉 刘桢《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唐 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2.指日落之处。汉 王充《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暮入 细柳。扶桑 东方地,细柳 西方野也。”3.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4.见“细柳营”。5.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掩 细柳。”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观名也,在 昆明池 南也。”
[ xì liǔ quān ]唐 代风俗,三月三日佩细柳圈,谓可免虿毒。见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