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 rán ]1.形容有条理。汤一鹗《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审判厅立,不特与行政事宜厘然各别,即司法中刑、民各事亦当分庭而理。”2.清楚,分明。《明史·选举志序》:“是四者(学校、科目、荐举、銓选)釐然具载其本末,则二百七十年间取士得失之故可覩已。”夏曾佑《小说原理》:“经文者,以简略之笔,写未知之理者也,故最难。而读书之劳逸釐然矣。”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第一章:“旷观六合之内,一切现象釐然毕陈,种类至为繁伙。”
[ lǐn rán ]水泛滥貌。廩,通“滥”。《左传·哀公十五年》:“以水潦之不时,无乃廩然陨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忧。”杨伯峻 注:“廩当读为‘滥’,谓恐或泛滥而陨大夫之尸也。”
[ lǐn rán ]1.亦作“懔然”。危惧貌;戒惧貌。2.严正貌。
[ mǎng rán ]1.草木茂盛貌。2.广大貌;众多貌。3.犹猛然。
[ máo fà sǒng rán ]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亦作“毛发耸然”。
[ máo fā sǒng rán ]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同“毛发悚然”。
[ máo gǔ sǒng rán ]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 máo gǔ sǒng rán ]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
[ máo gǔ sǒng rán ]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 luò rán ]1.卓绝貌;明显貌。2.象声词。
[ luò rán ]1.凄凉;冷落。唐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先生平居以文章自怡,虽幽忧疾病中,落然无旬日生计,未尝暂輟。”明 高启《墨翁传》:“所製墨有定直,酬弗当輒弗予,故他肆之屨恒满,而其门落然。”2.荒废貌。《旧五代史·梁书·李思安传》:“及 太祖 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復壁垒荒圮,帑廩空竭,太祖 怒,贬 柳州 司户。”3.清静,寂静。唐 杜牧《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自是闭门,落然不闻人声。”明 高启《静者居记》:“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4.淡漠;不关心。明 归有光《上瞿侍郎书》:“有光 年往岁徂,仕进之心落然,然犹不敢自废罢。”清 黄宗羲《紫环姜公墓志铭》:“公患难之餘,落然世事,壮怀远识,一寄之于诗酒。”5.坦荡貌。唐 罗隐《谗书·序陆生东游》:“一年,遇生於 靖安里 中,相其吐气出词,落然有正人风骨。”6.显明貌。清 吴敏树《<李公盖诗>序》:“公盖 之诗,五言以古风书本事,尤落然自见其为人。”
[ mǐn rán ]1.昏昧的样子。2.忧伤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