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ù pí wēng ]亦称“鹿皮公”。传说中的仙人名。
[ mài gǒu pí gāo yao ]比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不要~了,谁不知道你那两下子?
[ qiáng pí ]亦作“墻皮”。墙壁的外层。多以泥浆拌和稻草,涂墙壁外表而成。
[ qiáng shàng ní pí ]1.谓微贱的附着物。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媳婦兒是牆上泥皮。”2.以喻妾。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牆上泥皮。”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你可休覷的微賤看的容易,莫把這堂中珍寳,你可休看承做牆上泥皮。”
[ shā pí ]即砂纸。因状似鲨鱼的表皮,故名。
[ shé pí ]1.亦作“虵皮”。蛇的皮。2.特指蛇蜕下的蚹。
[ shé pí gǔ ]用蛇皮作鼓面的带柄小鼓。两旁各有绳系小椎,转动时用以发声。又称拨浪鼓。
[ shé pí xuǎn ]病名。因患部皮肤如蛇皮或鱼鳞状,故称。症状为皮肤成灰色,干燥粗糙,而有鳞屑,摸之有刺手感。冬重夏轻,病程缠绵。中医认为多因血虚生风,皮肤失于濡养而成。治宜养血祛风润燥,并用药膏外涂。
[ shí ròu qǐn pí ]吃他的肉,剥他的皮做卧具。形容仇恨极深或除恶务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指齐之殖绰和郭最)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 tǎ pí guān ]用獭皮制成的帽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有邑君长,皆赐印綬,冠用獭皮。”《梁书·陈伯之传》:“﹝ 陈伯之 ﹞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
[ tǐ wú wán pí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同“体无完肤”。
[ tiāo pí ]顽皮。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童年》:“你在家佻皮总算佻够了,今年七岁啦,该上学了。”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至于‘茅台瓶子’,佻皮的姑娘们用它们来谐谑地比喻女伴粗壮的腰围。”
[ tiě pí ]压成薄片的熟铁,多指镀锌铁或镀锡铁。
[ tǒng zǐ pí ]装订线装书册时,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称为“筒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