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ī qián ]1.钱财。《新唐书·百官志一》:“自四品,皆番上於吏部;不上者,岁输资钱,三品以上六百,六品以下一千,水、旱、虫、霜减半资。”2.让钱流通。宋 叶适《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会之滞于州库者,为之转糴而资钱于市;钱会常相权,民无贵食,肆无虚券。”
[ zī rèn ]资格;资历。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其资任,须中行员外郎以下,太常博士以上,曾任通判,人未歷通判,非特旨不荐,仍为里行,此 唐 马周 故事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旧制,举御史,官须中行员外郎至太常博士,资任须实歷通判,又必翰林诸学士与本臺丞、杂互举。”
[ zī shàn ]1.书院名。宋 时皇太子就学之所。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大中祥符 八年,仁宗 封 寿春郡王,以 张士逊、崔遵度 为友,讲学之所为 资善堂。此 资善 之名所由始也。自后元良就学所皆曰‘资善’。”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谓 等因请师傅十日一赴 资善堂,宾客以下,隻日互陪侍讲,从之。”2.明 代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明史·职官志二》:“东宫官属……又置 资德院 资德一人,资善二人。”
[ zī shàn ]1.资给;供养。《晋书·石勒载记上》:“时多嗤笑,唯 鄔 人 郭敬、阳曲 宁驱 以为信然,并加资赡。”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五:“雍 族以 崔郎 甚有诗名,资赡每厚。”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七二回:“年穀富穰,足以资赡。”2.资财丰足。《晋书·郤詵传》:“故人居则资赡而知方,动则亲上而志勇。”
[ zī shēn ]属性词。资历深或资格老的:~专家。
[ zī shēng ]1.赖以生长;赖以为生。2.谓有助于国计民生。3.指经济。
[ zī shǐ ]1.借以发生、开始。2.指事物起始所凭借者。
[ zī shì ]1.取悦于世。2.济世,为社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