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è bì ]亦作“却避”。退避。宋 叶适《蔡知阁墓志铭》:“孝宗 崩,光宗 疾不能丧,太皇太后命今上即位。上却避再三,公与同列 韩侂胄 扶抱登御榻,涕泪被面,庭中惊悚。”明 李东阳《京都十景·居庸迭翠》诗:“万里朔风须却避,千年王气镇长存。”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爱公 ﹞又偶在船头,戏拈篙刺水。忽掷篙却避,面有惊色。”
[ ráng bì ]祭神避祸。《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八年》:“是以达人君子,直道而行,禳避之道,皆所不取;正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耳。”
[ lín nán bù bì ]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 qū bì ]快走躲开;规避:~不及。见车飞驰而来,赶紧~一旁。
[ qū jí bì xiōng ]谋求安吉,避开灾难。
[ shǎn bì ]迅速侧转身子向旁边躲避:~不及。
[ táo bì ]躲开不愿意接触或不敢接触的事物:~现实。~责任。
[ tuì bì ]后退躲避:~无地。~不及,正好碰上。
[ tuī bì ]1.推卸逃避;躲避。2.托故避开。
[ xùn bì ]1.退让;退避。2.退位;禅让。
[ yáng cháng bì duǎn ]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