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āo yīn ]1.鸮鸟的恶声。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毛传:“鴞,恶声之鸟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且夫鴞音之丑,岂有泮林而变好。”后引申为恶人的恶习。2.《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嘵嘵。”按,此小诗序曰:“《鴟鴞》,周公救乱也。”故后用“鴞音”指辛勤谨慎,去巩固政权。
[ xié yīn ]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常利用谐音来构成修辞格,增强表达效果。
[ yǎ yīn ]正音,有益於风教的诗歌和音乐。
[ yì yīn ]1.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例如“большевик”译成“布尔什维克”,“sofa”译成“沙发”。2.按译音法译成的音。
[ yú yīn ]指歌唱或演奏后好像还留在耳边的声音:~缭绕。
[ yuán yīn ]佛教语。谓佛说法之音。圆,指佛法的完满周密。
[ xī yīn ]南北朝 时指 江西 九江、豫章 一带地区的口音。
[ xiān yīn ]1.仙人所奏美妙的音乐。2.指宫廷的音乐。
[ xiān yīn zhú ]烛台名。烛点燃时,引动机关,发为音乐,故称。
[ xiàn xiān yīn ]词牌名。原为法曲之一种。有九十二字、九十一字、八十七字三体。
[ yī chuí dìng yīn ]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 yī chuí dìng yīn ]比喻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
[ yì yīn ]指书信。古时书信经驿站传递,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