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ng sú ]1.风俗相同。《战国策·赵策二》:“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2.使风俗同一。《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3.随顺世俗。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人习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宋 戴复古《哭涧泉韩仲止》诗之一:“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 tóng sù yì xíng tǐ ]同一个元素构成的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如氧和臭氧,又如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
[ tóng sù ]1.一处住宿,一同住宿。2.谓同一星位。
[ tóng suì ]年龄相同:我和他~,但他比我大几个月。
[ tóng suì shēng ]汉 时称同一年被举为孝廉者。《后汉书·李燮传》:“潁川 甄邵 諂附 梁 冀,为 鄴 令。有同岁生得罪於 冀,亡奔 邵。”清 袁枚《随园随笔·金石》:“柳君 卒於 本初 元年,后二十三年,同岁生 赵臺 来作县令,念旧特立此石。”参见“同岁”。
[ tóng tài sì ]寺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为 南朝 梁 所建,梁武帝 曾数度舍身于此。《南史·梁纪中》:“癸巳,幸 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唐 李群玉《龙安寺佳人阿最歌》之五:“何须 同泰寺,然后始为奴。”清 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萧条 同泰寺,南枕山之阳。”清 赵翼《梁制观世音像歌》:“同泰寺 中频捨身,帝王有价可钱赎。”
[ tóng táng ]1.同处一堂;同居一家。《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 素不好 鼂错,鼂错 所居坐,盎 去;盎 坐,错 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三国 魏 曹植《当来日大难》诗:“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觴。”唐 韩愈《袁氏先庙碑》:“由曾及考,同堂异置。”老舍《四世同堂》二:“自从他有了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无减,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2.谓同一祖父。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 父 繇 与太傅 祜 同堂相善。”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相国同堂昆季三人,曰 石,曰 程,皆登宰相,惟 福 一人歷镇使相而已。”参见“同堂兄弟”。3.犹同门,同学。元 乔吉《金钱记》第四折:“小官有一同堂故友,乃是 韩飞卿。”清 陈确《答恽仲升书》:“恃同堂之爱,不觉直言至此,死罪!死罪!”清 昭槤《啸亭续录·南书房》:“仁庙 与诸文士赏花钓鱼,剖晰经义,无异同堂师友。”
[ tóng táng xiōng dì ]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
[ wén zǐ tóng shēng ]指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
[ rú tóng ]好像:灯火通明,~白昼。工厂绿化得~花园一般。
[ shàng tóng ]1.墨子的政治思想。谓在“尚贤”的基础上,推选贤者仁人。主张地位居下者逐层服从居上者,如家君服从国君、国君服从天子,从而达到“一同天下之议”的治世。2.谓混同于流俗。
[ shǐ lì tóng xīn ]齐心合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趨向共和,决無第二問題,不獨東南十數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聞亦均表同意。”
[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 sī bā dá kè tóng méng ]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组织。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斯巴达克派”,以古罗马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的名字命名。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后,正式建立这一同盟,领导人有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卖行为,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2月底改组为德国共产党。
[ tóng tǐ ]1.同一形体;共一形体。2.指同胞兄弟。3.比喻无区别;一致。4.犹同伙、同党。5.谓结为一体,地位相当。
[ tóng tiān jié ]指 宋神宗 赵顼 生日。宋 曾巩《进奉熙宁八年同天节功德疏表》:“伏遇皇帝同天节。”《宋史·神宗纪一》:“﹝ 治平 四年二月﹞庚寅,以四月十日为同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