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í zǔ ]亦作“夷岨”。平坦和险阻。喻安危;生死。
[ yòng xià biàn yí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 yōu pó yí ]1.梵语。指在家中奉佛的女子。2.指出家的女子。
[ yǐ yí fá yí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 yǐ yí gōng yí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 yǐ yí zhì yí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zhí yí ]1.持平;主持公道。2.兽名。
[ zūn wáng rǎng yí ]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
[ zōng yí ]复姓。春秋 有 鬷夷氏。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 zhú yí ]1.即鱁鮧,河豚肉。2.腌鱼肠。
[ zú yí ]族灭。《史记·田儋列传》:“高皇帝 迺詔卫尉 酈商 曰:‘齐王 田横 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唐 李翱《准制祭伏波神文》:“无极 巧舌,伍奢 族夷。”《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以 辰州 刺史 裴虔通,隋煬帝 故人,特蒙宠任,而身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不可犹使牧民,乃下詔除名,流 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