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ǚ yè ]1.谓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韩非子·诡使》:“近习女謁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汉 刘向《说苑·政理》:“后宫不荒,女謁不听。”唐 王维《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中宗 之时,后宫用事,女謁寖盛,主柄潜移。”2.泛指通过有权势的妇女干求请托。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年十二月》:“福建 提盐 李承迈 本假女謁,交通权臣……伏望併赐罢黜。”《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赃吏 吕应问、韩禧 皆满数万,颐浩 既受女謁,遂令移狱。”参见“妇謁”。3.指女宠。明 李东阳《孝宗皇帝挽歌词》:“内廷无女謁,外囿絶禽荒。”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三朝要典》:“夫女謁致病,至丑也;谅闇之中,色蛊致死,大逆也。”
[ nǚ yí ]传说中掌万物生长之神。后世亦以为花神。见 明 陈懋仁《庶物异名疏》、明 冯应京《月令广义》。
[ nǚ yīng ]1.相传为尧次女,舜妃。2.指少女。
[ nǚ yōu ]谓妇人的灾殃。《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左氏传》文公 十六年夏,有蛇自 泉宫 出,入于国……《诗》曰:‘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又蛇入国,国将有女忧也。如先君之数者,公母将薨象也。秋,公母薨。”
[ nǚ yù ]宫中女官名,亦为帝王之妾。《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功事,凡祭祀赞世妇,大丧掌沐浴。”孙诒让 正义:“故知女御即御妻也……八十一御妻,《周礼》谓之女御。”《隋书·后妃传序》:“开皇 二年,著内官之式……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工丝枲,视正七品。”清 唐甄《潜书·去奴》:“唐 虞 夏 商 女御少,故不用奄人;周 女御多,故用奄人。”
[ nǚ yuán ]城墙上砌有射孔的小墙,即女墙。
[ nǚ zhǎn ]古代在角觝之前表演花把势的女子。
[ nǚ zhàng fū ]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女子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仪,妾不忍也。子行矣。’子胥 行,反顾女子,已自投於 瀨水。於乎,贞明执操,其丈夫女哉!”后以“女丈夫”指妇女中的英杰。《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庸臣从贼忠臣死,不及 东吴 女丈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世上夸称女丈夫,不闻巾幗竟为儒。”
[ nǚ zhāo dài ]旧时饮食店、娱乐场所等雇佣来招待顾客的青年妇女。
[ nǚ zhēn ]木名。凌冬青翠不凋,其子可入药。
[ nǚ zhēn wén ]女真 族创制的文字。参考契丹字和汉字制成。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为 完颜希尹 与 叶鲁 奉 金太祖 命制造,天辅 三年(公元1119年)颁行。小字颁布于 熙宗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皇统 五年(公元1145年)始用。传世女真文字仅一种,明 代仍在使用;是大字或小字,学术界尚无定论。
[ nǚ zhí ]1.犹女功。三国 魏 曹植《叙愁赋》:“迄盛年而始立,脩女职于衣裳。”赵幼文 校注:“女职,即 曹大家《女诫》之妇功。《孔雀东南飞篇》:‘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可资参证。”《天雨花》第十一回:“合当深闭居闺阁,勤攻女职自劳心。”2.妇人、女子的职分。唐 房千里《杨娼传》:“娼 有慧性,事帅尤谨。平居以女职自守,非其理不妄发。”3.也特指未嫁女子的职分。清 李渔《奈何天·忧嫁》:“我儿,你女职将终,妇道伊始。”4.宫内女官名。《北史·后妃传序》:“孝文 改定内官……后置女职,以典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