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óu diàn jú ]办理邮政和电信业务的机构。
[ zhī yìng jú ]清 代后期,各省总督、巡抚可以就地筹款,应付特殊用途,通常设置支应局,为非正式的财政机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譬如他要领煤,这里 南京 是没有煤卖的,照例是到支应局去领价,到 上海 去买。”
[ zǒu jú ]走运,交上好运。扬州评话《武松》第二回:“是喜鹊望着我叫财的呀。嗯,怕的要走局了,怕的要发财了。”
[ yùn sòng jú ]旧时一种代客办理运输手续的机构。
[ zhāo shāng jú ]轮船招商局的简称。清 末设立的 中国 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由 李鸿章 筹办。1873年成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三回:“上海 招商局有一个总办,是 广东 人。”茅盾《色盲》一:“轮船已经去远,只有烟囱上的一段黄色尚表示它确是招商局的船。”
[ zhī jú ]1.犹知趣,识相。2.智局,才器。
[ zhuǎn jú ]1.古代用符盘进行占卜,谓之“转局”。汉 仲长统《昌言下》:“简郊社,慢祖禰,逆时令,背大顺,而反求福祐于不祥之物,取信诚于愚惑之人,不亦误乎?彼图家画舍转局指天者,不能自使室家滑利,子孙富贵,而望其能致之于我,不亦惑乎?”2.旧时原已有客人的妓女,转接另一个客人,叫“转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伯芬 又使个眼色给 蘅舫,叫他不要转局,蘅舫 是吃什么饭的人,自然会意。”《廿载繁华梦》第十四回:“若当时同席上有认识的,也过来周旋周旋,这个派头,唤做转局,凡为客的见此情景,从没有吃醋的。”
[ zhí jú ]1.徘徊不进貌。2.杜鹃花的别名。
[ zhōng jú ]结局:故事的~是很悲惨的。
[ zī yì jú ]清 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谘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张謇《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宣统 元年(1909)九月朔日,皇帝承先帝立宪之詔令,二十二行省諮议局同时成立。”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二:“因为在这个时期,清 朝政府宣布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各省设立谘议局,这是一种类似资产阶级议会的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