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lǐ ]1.街市里巷。《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或皆骑出入市里郊野,远至旁县。”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市里寒人,必知名数,雨雪冻仆,计口与钱米。”清 唐甄《潜书·守贱》:“吾为贫而仕,为知县十月而革为民,吾犹是市里山谷之民也。”2.市制长度单位。一千五百市尺为一里,合五百米,通称里。
[ shì lǐ ]市俚,汉语词语,意思为市井俗人
[ shì lì ]管理市场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上》:“﹝太宰﹞因召市吏而誚之曰:‘市门之外何多牛屎?’”《汉书·尹翁归传》:“是时大将军 霍光 秉政,诸 霍 在 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鬭变,吏不能禁,及 翁归 为市吏,莫敢犯者。”
[ shì lì ]1.贸易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赵岐 注:“罔取市利。”《商君书·外内》:“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汉 桓宽《盐铁论·园池》:“与百姓争荐草,与商贾争市利,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国家也。”2.牟取利益。三国 魏 潘勗《拟连珠》:“臣闻媚上以市利者,臣之常情,主之所患。”宋 周密《齐东野语·王魁传》:“康侯 既死,有妄人託 夏噩 姓名作《王魁传》,实欲市利於少年狎邪辈。”
[ shì lì qián ]即市例钱。《宋史·郑侠传》:“虽负水、捨髮、担粥、提茶之属,非纳钱者不得贩鬻。税务索市利钱,其末或重於本,商人至以死争。”《文献通考·征榷一》:“﹝ 熙寧 ﹞八年,手詔问中书:‘贾贩之物法不税者,其市利钱当输否?’时有司创税贾物入京者,谓之市利钱,以禄吏。帝疑焉,故问之。”参见“市例钱”。
[ shì lì qián ]宋 代商业附加税之一。又名市利钱。《宋史·食货志上三》:“两 浙 和买并税紬绢布帛,头子钱外,又收市例钱四十,例外约增数万緡,以分给人吏。政和 初,詔罢市例钱。”
[ shì liǎng ]市制重量单位,一市两等于一市斤的十分之一。
[ shì liè ]市场中的店铺。《汉书·食货志下》:“县官当衣租食税而已,今 弘羊 令吏坐市列贩物求利。”颜师古 注:“市列,谓列肆。”汉 王符《潜夫论·劝将》:“苟有市列,商贾可来也。”宋 朱熹《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诗:“居民烟火少,市列无行次。”
[ shì lìng ]1.古官名。掌管市场。战国 时 楚国 有市令之官。见《史记。循吏列传》。汉 于 长安 东、西两市各置市令一人,属京兆尹。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食货志下》。南北朝 亦各有市令。见《魏书·李裔传》、《南齐书·东昏侯纪》。唐 时各都督府、州及三千户以上的县皆置市令,不满三千户的县,若地处要路而交易繁盛者,亦听依三千户法置之。见《新唐书·百官志四》、宋 王溥《唐会要·市》。2.司市官颁布的教令。《周礼·地官·廛人》“罚布”汉 郑玄 注:“罚布者,犯市令者之泉也·”贾公彦 疏:“谓司市有教令,其人犯之,使出泉。”
[ shì lóu ]1.市中楼房。又称旗亭。古时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以为市吏候望之所。《三辅黄图·长安九市》:“夹 横桥 大道,市楼皆重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三国 吴 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清 孙诒让 正义:“汉 市楼名旗亭,盖亦立旗於上。”又云:“汉 时市有市楼,为市吏候望之所。”2.市中楼房。又称旗亭。指酒楼。其上亦立帜以为标识。唐 许浑《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诗:“僧舍覆碁消白日,市楼赊酒过青春。”宋 周密《武林旧事·酒楼》:“熙春楼、三元楼、五閒楼 ……已上皆市楼之表表者。”胡怀琛《赠王漱岩》诗:“市楼一日聚,话旧倍凄然。”3.星名。共六星,属天市垣。《史记·天官书》:“旗中四星曰天市,中六星曰市楼。”《星经》卷下:“市楼六星在市门中。”
[ shì lǘ ]1.犹市肆。晋 潘岳《西征赋》:“感市閭之菆井,叹尸 韩 之旧处。”2.指代市邑,城市。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北直四》:“数百里惟 临清 为南北都会。稍稍转输,通有无于市閭之间。”
[ shì luán ]谓市上切割零卖之肉。《明史·张昭传》:“今畿辅、山东 仍岁灾歉,小民絶食逃窜……家室不相完,转死沟壑,未及埋瘞,已成市臠,此可为痛哭者也。”
[ shì luò ]犹市邑,市镇。明 宋濂《歙县孔子庙学记》:“招徠怀集,民驩趋之,遂成市落。”
[ shì mǎi chéng ]掌宫廷采购货物的官员。《宋书·颜师伯传》:“师伯 子举周旋寒人 张奇 为公车令,上以 奇 资品不当,使兼市买丞,以 蔡道惠 代之。”
[ shì mǎi sī ]官署名。宋 初置,为宫廷采购货物的机构。宋 吴自牧《梦粱录·六院四辖》:“杂买务、杂卖场,在榷货务内。唐 制谓之‘宫市’,宋 初为‘市买司’。太平兴国 年,方更名杂买务。奉禁中买卖,而平其直。”
[ shì mǎng ]指市井贱民。明 王世贞《说部·左逸》:“其卿士僕妾,隶圉市莽,寧不唯王之臣?”
[ shì mén ]1.市场的门。古代市场出入有门,按时启闭。《韩非子·内储说上》:“因召市吏而誚之曰:‘市门之外何多牛屎?’”《魏书·食货志》:“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於市门。”宋 欧阳修《夷陵县至喜堂记》:“朱公 治是州……辟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市门一駔侩,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2.妓院的代称。《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虽市门之游,豪客不废;然女閭之遗,正人耻之,不得不谓之邪色。”参见“倚市门”。3.星名。《星经》卷下:“市楼六星在市门中。”
[ shì mén shuì ]北魏 与 北周 税名。入市者征税一钱。《周书·孝闵帝纪》:“甲辰,祠太社。初除市门税。”参阅《魏书·食货志》、《文献通考·征榷一》。
[ shì mén wēng ]指 汉 梅福。王莽 专政,福 弃官隐遁,“变名姓,为 吴 市门卒”。见《汉书·梅福传》。宋 刘敞《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抄集近事》诗:“观书太史氏,全性市门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