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 zhì ]别的想法、企图。《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令尹 似君矣!将有他志,虽获其志,不能终也。”《史记·吴太伯世家》:“於是 伍员 知 光 有他志,乃求勇士 专诸,见之 光。”《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 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
[ tōng zhì ]1.表达意趣志向。《晋书·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 謐 为《释劝论》以通志焉。”2.犹通史。自 宋 郑樵 撰《通志》,后遂成史书的一种体裁。3.地方志的一种。记载省级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如《畿辅通志》、《四川通志》、《江苏通志稿》。
[ tí zhì ]1.犹题跋。2.题写的标记,表札。
[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
[ yì wén zhì ]也叫经籍志。中国纪传体史书中记载图书目录部分的专用名称。《汉书》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艺文志的先例。其后,《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均有艺文志或经籍志,记载了该朝代的著作或藏书目录。
[ yǒng zhì bù wàng ]永远记住,不遗忘。
[ yǒng zhì ]1.谓以诗歌抒发心志。《诗刊》1977年第11期:“在历代诗人笔下,对山的咏唱,决不是对自然美的单纯描摹,它们无不……‘登山则情满于山’,感物以咏志耳。”2.谓以诗歌抒发思想感情。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諼”唐 孔颖达 疏:“美君子执德弘信道篤也,歌所以咏志,长以道自誓,不敢过差其言。”
[ yí zhì ]1.犹豫寡断,意志不坚定。2.猜疑。
[ yòu zhì ]幼年时的志向。《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弃尔幼志。”《楚辞·九章·橘颂》:“嗟尔幼志,有以异兮。”朱熹 集注:“幼志,言自幼而已有此志,盖其本性然也。”晋 张华《博物志》卷五:“推远童稚之幼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