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àn duō ]战功。语本《周礼·夏官·司勋》:“战功曰多。”《新唐书·契苾明传》:“李敬玄 征 吐蕃,明 为 柏海道 经略使,以战多,进左威卫大将军。”《新唐书·浑瑊传》:“父 释之,有才武,从 朔方军,积战多,迁累开府仪同三司。”
[ zhàn fàn ]发动非正义战争或在战争中犯严重罪行的人。
[ zhàn fú ]除了国际法或国际协定所规定的几种例外情况,在战争中被交战国一方所俘获或拘留的人员。
[ zhàn gé ]1.即战栅。防御障碍物。唐 杜甫《潼关吏》诗:“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踰。”仇兆鳌 注:“战格,即战栅,所以捍敌者。”《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罗城西南隅守者,焚战格以应 师鐸。”胡三省 注:“战格,列木为之,汉 人谓之笓格,今谓之排杈。”清 赵翼《书锦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弩臺彀机括,战格列梐枑。”参见“战栅”。2.战斗。宋 苏舜钦《太子太保韩公行状》:“延州 陷没,边城中人诬以降敌,朝廷发兵监其家。公求对,力辨战格甚苦,无降屈之状。上意释然,去守兵。”
[ zhàn gōng ]战斗中所立的功劳:屡立~。~显赫。
[ zhàn gǔ ]战死者的骸骨。唐 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 汉 家。”元 萨都剌《送王御史》诗:“草满畬田多战骨,花飞驛路少人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庙堂有策军书急,天地无情战骨多。”
[ zhàn guó ](前475—前221)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因当时几个大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故名。
[ zhàn guó cè ]史书名。记载战国时代各国谋臣策士言行的史书。大概是秦汉间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该书善于剖析事理,叙事生动,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zhàn guó qī xióng ]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即秦、齐、楚、燕、韩、赵、魏。
[ zhàn guǒ ]战斗中获得的成果,也指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辉煌。
[ zhàn háo ]作战时用作掩体的壕沟。如堑壕、交通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