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á tǐ shī ]古典诗歌正式体裁外之各种诗体。多从字形、句法、声律或押韵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体等。不少为 汉、魏、六朝 时文人所创制。
[ zá wěi ]杂乱众多。《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晋 杜预 注:“言取此杂猥之物,以资器备。”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杂猥弟子,皆各随其用心之疎密,履苦之久远,察其聪明之所逮,及志力之所能辨,各有所授。”
[ zá wén ]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 zá wū ]谓杂乱污秽,不合礼义。《荀子·修身》:“体倨固而心执诈,术顺墨而精杂污。”杨倞 注:“杂污,谓非礼义之言也。”《荀子·赋》:“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脩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杨倞 注:“智脩洁可相亲,若杂乱秽污,则与夷狄无异。言险诈难近也。”章炳麟《与人论文书》:“辞无涓选,精采杂污,而更浸润 唐 人小説之风。”
[ zá xì ]1.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伎”。2.指从事杂戏之人。
[ zá xìng ]大姓之外的各姓。《宋书·宗越传》:“安北将军 赵伦之 镇 襄阳,襄阳 多杂姓,伦之 使长吏 范覬之 条次氏族,辨其高卑,覬之 点 越 为役门。”《人民文学》1990年第5期:“今天这个会……是咱们姓 郑 的私事儿,所以没有通知那几家杂姓兄弟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