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ǔ shuǐ ]1.古代一种祭祀的礼仪。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语本《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唐韩愈《明水赋》:“聊设鉴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2.壮族斋祭死者的一种礼仪。
[ qù shuǐ ]兑换银钱时,对劣质银币打的折扣。参见“毛水”。
[ sān rì qǔ shuǐ ]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
[ sān shuǐ bù ]南朝 梁 何逊、唐 张籍、五代 孟宾于 三人的合称。三人均曾任水部郎,故称。
[ shān jī yìng shuǐ ]同“山鸡照影”。南朝 陈 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镜不成双。”
[ shān jū shuǐ yá ]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 shān míng shuǐ xiù ]也说山清水秀。山水秀丽,风景优美。
[ sháo shuǐ yī luán ]一勺水,一块肉。比喻量少。
[ tiáo shuǐ ]1.水名。在今陕西省境内。2.水名。在今浙江省境内。
[ shī shuǐ ]1.失去水分;脱水。2.离开水。3.(比喻皇帝失势)4.缺少水。
[ shī shuǐ yú ]离水之鱼。喻处于困境的人。
[ shēng huó shuǐ píng ]指人们享受物质、文化生活的高低程度。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我们准备在几年内……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莱阳县河洛水沐头制订增产计划的经验》:“按照社员的一般生活水平,作出了卖粮食、油料、肥料给国家的计划。”
[ shì shuǐ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2.比喻流逝的光阴。
[ shù shuǐ ]带状的水流,也指控制水势;约束水势。
[ shuǐ cāo ]旧指在水上进行的军事操练。《清会典事例·职掌·水操》:“光绪 十二年,復 昆明湖 水操。”
[ shuǐ cáo láng ]官名。水部曹郎。
[ shuǐ cǎo ]1.有水源和草的地方:牧民逐~而居。2.某些水生植物的统称,如浮萍、黑藻等。